关于霍炬起诉差评,看看徐建军到底是什么「思路」

1,828 阅读8分钟
原文链接: mp.weixin.qq.com

一个很长的故事,带着一个很暗黑的生意。

(提到的全部文章最后有整理,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可达)

霍炬写了一篇文章《Telegram传奇:俄罗斯富豪、黑客高手、极权和阴谋…》,费了老鼻子力气,因为需要过去的阅读去扒拉资料,然后依据线索去继续深入查询,最后的文章图文并茂,很有意思。除此以外,写这个文章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是想以此讨论“技术背景下的极权和隐私”。

作者在《不需要无限只猴子的创新抄袭》里描述了自己写作的过程:

这篇文章我从去年开始决定要写,花了快一年的时间去追踪Telegram的发展以及Pavel Durov本人的进展,读了无数资料和他的访谈,最终才写出来。

不仅花费大量时间查证,写文字,甚至所用图片都要找CC授权而非效果更好的商业图片。上一篇Telegram更是干脆委托朋友到 Buffalo, NY 帮我去拍Telegram曾经用过的办公楼照片。并且所有使用到的资料,我都会在文末全部给出链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觉得写字是个挺严肃,又挺有意思,过程也很愉快的事,要以高标准对待。

但这篇文章被一个叫做“差评”的公号“洗稿了”,出现一篇《把扎克伯格秒成渣的社交网络真巨头,就是这么帅!》文章从标题,到组织内容的方法,非常的“微信公号流”,有趣得很,但对严肃写作的人,比如原作者来说,这种写法极其恶心。

所以,这里我们要对“洗稿”这个词做一下界定,在这个时代,“攒稿”基本上无可厚非了,因为基于二手资料来写文章,认真的创作和肤浅的拼凑,在资料寻找和引用可能是类似的方法,无以区分。但是“洗稿”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洗稿是针对一篇文章,全部(或者接近全部)内容都来自对该文章的改写,将其内容重新组合,以规避搜索引擎、微信的“同文”判定,以规避原作者的“抄袭”投诉和法律诉讼。

(注:这和网络新闻转载过程中反复流转以让一篇文章失去来源,是不同的词义,可参考维基百科“洗稿”词条)

原作者描述了一些具体情况,正好可以解释“洗稿”一词:

  • 把长文删减一部分

  • 换掉一些表述方法

  • 调换段落语序

  • 补充一些文中提到信息相关文字

  • 删除一部分图片,尤其特定来源的图片,比如我让朋友帮忙专门拍的照片就要被删掉

  • 补充一些新图片

所以,霍炬的《不需要无限只猴子的创新抄袭》是对“差评”抄袭的公开文字指控了,然后从策略上来说,必须找到具体对象,所以最后指向了“徐建军”——“差评”这个公号的运营公司的法人。

我当真是对“徐建军”抱有同情的,还觉得做媒体性质的公司需要为普通同事的抄袭行为担责,挺不容易。然而是我幼稚了,因为我不看专门运作的微信号,所以不知道这已经是惯犯,而且成了流水线操作。

接下来事情更可耻了,因为相关当事人并不承认,更不谈认错了,甚至“差评”还出来一篇自辩文《请不要叫我猴子,我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言之凿凿地说自己未曾看过原文,委屈和嘲讽溢于言表。

我觉得:“涉世未深”这个说法过于讽刺了,明明是个“老流氓”啊。

“我根本没看过你的文章”!

“我根本没看过你的文章”!

“我根本没看过你的文章”!

是文过于无耻,我这种脸皮薄的看都不敢看,就不引用了。

当然,我也听到声音:这很难断定就是抄袭吧?此外,确实媒体从业人员和前媒体从业人员,对这种操作更难激起“愤慨”。对此,我解释了“攒稿”和“洗稿”的本质区别,后者就是技巧性的抄袭。(其实更重要的是,后者将所有的“意义”消解在“公号流”的“伪趣味”和“鸡汤料”里面了。)

但,这件事情很难往下走了。格局就是:明眼人全都看得出来是抄袭,关联从业者都持保留态度,洗稿操作者肆无忌惮。

有趣的事情开始了。由于原作者霍炬在原文里埋下了一些特殊线索,所以他很笃定这是“抄袭”行为,所以发起了一场诉讼,可见《一场索赔1块钱的官司》。

随后官司开庭了,对方律师有胡搅蛮缠的节奏,更多细节故事可以参看原作者在开庭之后的文章《和程序员打官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里面介绍了作者提供的“证据”,让人看得很开心,没想到留给搜索引擎的“文字标记”变成了呈堂证据。

作者在文章里面使用了两个很少见的短语:“兼具数学和工程之美”和“最底层的简单API实现”,它们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在词语选择和结构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性,所以如果严格检索,在百度和Google里面都只能找到原作者的文章,和“差评”的文章。因此,“差评”之前说“我根本没看过”的说法,就完全变成了满地打滚赖皮撒泼。

我想说的是:差评被打脸了!同样,差评的“法人代表”也被打脸了。好响亮!

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审判还没有最后结果。但是,“打脸”却已经很响亮了,在我看来,意义已经达成!

由于和霍炬很熟,他又是吵架大户,我一般都只是看热闹和转发。原本也打算如此,但是,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我深深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涉世不深”,我为整个过程中我抱有的些许同情感到深深惭愧。

文章标题为《徐建军的开始:创业就是欲望和残酷的消耗》。

然后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洗稿”系统,对创作者的无耻的、系统化的抢劫,而这在我看来是极其“凶恶”的部分,因为它其实也是在系统化的拉低我们的智识水平,系统化的戕害和毁灭创作。

更何况,始作俑者还是一个“媒体人”——我感到内心价值归属部分,产生了强烈耻辱感。

我很愿意先用下面这一段:

一位新媒体编辑打了一个比喻:微信公号内容这池水已有泡沫产生,而徐建军以及他背后的团队,正在用工业化生产内容的方式往这池水里倒洗衣粉。

当然,情况比这个描述要恶劣百倍。他们做了一个内容生产的培训公司,其中“洗稿”就是核心培训内容,实际情况如下:

地心引力学员林俊凯告诉“商业人物”记者,“作为学员我现在还没办法完全原创,我们现在叫做‘微创’,二次甚至三次整理。”电信专业毕业的他已有几年工作经验,如今愿意作为学员在这里学习是因为能学到东西,并且看好新媒体这个方向。林俊凯接手的第一个微信公号叫“财富合伙人”,即便没学过投资理财和资产配置的相关知识,但是通过导师的引导,他掌握了可以应用在任一领域的技巧,现在已开始负责运营另一个科技类账号。

徐建军自己说:“这是我们的生态,我们能够像工厂那样标准化生产内容,意味着可持续性。”我可以呵呵吗?这是“可持续性”吗?这是抢劫、戕害!同样,也是系统化地作恶。

徐是丛林法则的信奉者,上文还有一段话,引用如下:

 “有些投资人喜欢那种比较有野心的,很坏的,像流氓一样的,可能我们看起来不像,比较秀气。但那是外表,内心里真正是有欲望的。”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我翻译了一下:我很坏,我就是流氓!

当然,我觉得最不可姑息的是,他在培训一堆“洗稿”的人,这相当于是一个“犯罪学校”,正在源源不断生产“罪犯”。求你们了,老流氓们,可以放过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吗?

没有链接好辛苦。全部链接左下“阅读原文”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