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的 “蒸发冷却效应”_36 氪

894 阅读6分钟
原文链接: 36kr.com

社交网络中的“蒸发冷却效应”

黑太一 • 2012-06-07 14:08  • 一起玩 那些最想去结交别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去结交的人; 那些最想说出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听他说的人; 那些最想同别人交换名片保持联络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拿出名片同他交换的人; 硅谷一名社交网络设计师在他的博客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社团时,社团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社团成员平均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社团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社团彻底的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组织。 社交网络中的“蒸发冷却效应”

社交网络中的“蒸发冷却效应”

那些最想去结交别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去结交的人;

那些最想说出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听他说的人;

那些最想同别人交换名片保持联络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拿出名片同他交换的人;

这么说也许更清楚:

最不想来参加聚会的人,正是大家都希望能来聚会的人;

最不想来认识新朋友的人,正是大家最想认识的人;

最不想掏出名片的人,正是大家都想与之交换名片的人;

硅谷一名社交网络设计师在他的
博客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社团时,社团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社团成员平均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社团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社团彻底的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组织。

他用了一个专业的科技词汇来表述这一现象:蒸发冷却效应。蒸发冷却是指液体在蒸发成气体的过程中会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起到冷却的效果。如果你在手上擦一点酒精会感觉很凉快,就是这一道理。在社交团体中,成员的价值跟液体的温度类似,因此当温度最高的液体蒸发变成气体时(价值最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剩下的液体的平均温度就会下降(社团的平均价值会进一步降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开放。社团的开放意味着它对成员的加入没有选择性,如此一来最想加入社团的成员会是那些水平在社团目前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因为他们可以从社团中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加入从长远来说必然会对团体造成不利影响。而那些相对封闭的社团能更好的应对这种问题。这种封闭团体对成员的加入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都是采用邀请制。由于小众而又封闭,大部分此类社团都只是低调的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

那么,从开放社团中“蒸发冷却”掉的人,都去哪儿社交了呢?

你猜对了,他们去了自己的封闭“私人”社团。在那儿,他们可以同跟自己水平相近的朋友进行真正的社交,比如开一个下午的专业研讨会没有几个人听得懂,于是来的人没有闲杂人等,不易发生“蒸发冷却”的惨剧。

蒸发冷却这一现象点出了人类社交生活中很有趣的一个特点,而这一点,大部分年轻人是不知道的。年轻人从学校跨入社会,读了一些商业杂志就认为自己知道了什么是生意,去参加了一些行业论坛就认为自己是行业专家。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私下的封闭社团,一直存在着,只是你不知道。但如果你不知道,就永远不会知道,除非有人愿意带你往上走。

如果你希望一步步往上走,真正深入到最精英的团体中,而且很幸运的有人愿意带你,你会发现一步步都走的很累。你得牺牲下班后的时间,去参加各式各样的聚会,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所谓的“社交”,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但是实际上,所谓机会,就是不确定的际遇。也许你会认识到对的人,这个对的人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此反复。这个过程就像毒瘾,越玩越过瘾,越玩投入越大,直到为了这些所谓的“机会”,你把所有下班后的时间都投了进去,被压的喘不过气。

 

社交网络中的“蒸发冷却效应”

有那么一些人,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们几乎彻底放弃了这些机会,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中,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如此一来,你得到的就不止是“机会”,而是“答案”。给出一个好的答案,其实要胜过很多华而不实的“机会”。

前几日在D10大会上,甲骨文的CEO,Larry Ellison谈到了自己的好朋友Steve Jobs。他们俩是邻居,俩人是三十多年的密友。很多人都希望能成为下一个Steve,Larry是怎么看的呢?“如果你想模仿Steve的穿衣风格这些表面的东西,那你就错了。Steve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是因为他不想分心去想自己该穿什么。”在他眼里,Steve的个性是强迫人格和奇绝天才的结合。他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成为Steve的潜质,问问自己,如果工作中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能分心去想别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