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的开发者们从来没有开心过

11,950 阅读10分钟
原文链接: mp.weixin.qq.com

「工作了快 8 年,几个月不学新东西,我总会担心自己被年轻人取代。」

这是目前开发者最典型的生存状态,资历对于开发者这个行业而言,似乎越来越贬值。在开发者的世界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技术内容出来,要留在一线就要不断迭代自己,不仅要花时间精力不断学新东西,还要在繁杂的新技术中选择那些淘汰率较低的去吸收。

工作的焦虑

新的技术框架、平台层出不穷,而底层系统架构也在不断优化自身,这使得面对同一个技术平台,刚入行的新人可能直接就接触到更加成熟的开发生态,让他们比工作很久的「老」程序员有更平坦的成长路径。多年工作经验的优势正在缩水,以往的工作积累随着极速的技术迭代变成了基础框架,技术更新不断堆高开发从业者的起点,且这个起点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几乎每过一年大家都会重新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近十年来开发技术的迭代周期,从 2007 年开始让人应接不暇……

从国内高质量技术分享社区掘金了解到的标签数据可以看到,上述问题在前端、移动开发范围中尤其突出,新的技术分类关注热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较老的技术分类,如 Vue.js、React.js、RxJS、微信小程序、Kotlin、RxJava、Swift 等等的新内容及用户关注度已经远超 jQuery、Backbone、Bootstrap、Objective-C、ThinkPHP 等等内容,其中微信小程序更在一个月内增长了 200% 的关注用户。良莠不齐的培训学校、线上教程、微信公众号文章,像是永远停不下来的火车,每一次汽笛喷出,都振得人心慌。

还记得 7、8 年前的网页开发(前端开发)要同时兼容 IE6、7、8、Firefox、Chrome、Opera、QQ、360 等等数个浏览器,那时的开发者们用小破本记录下来每一个需要解决的微软的任性。但是移动浏览器诞生后,兼容性问题降低了,IE 6、7、8 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被淘汰,新的前端开发者在一个更佳优质的开发生态中学习技术,而写满字的小本也只得封存成为和后辈谈笑风生的资本。

 3、4 年前错综复杂、混乱不堪的 Android 多版本又耗费了开发者们大量的时间去调配各种平台、版本、生产商的 Android 系统,国内手机厂商似乎是在响应国家号召专和 Google 官方系统做对。可是短短几年过去了,如今 Google 对于新版本的 Android 管理更加严格而各大主流手机生产商的系统兼容性也越来越完善,多 Android 系统兼容的话题已经很少提及。

不久前,左耳朵耗子和郝培强(Tinyfool)曾讨论过程序员世界不断学习、「时髦」的技术终会过时的问题,可是大多数开发者面对着现实世界真的可以安心做个项目把基础打好嘛?这样的焦虑一直在没日没夜加班的互联网开发者的头上萦绕着,就像一场越跑越快却没有终点的赛跑,如果你还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你就不能停下。

这种对淘汰的恐惧和繁重的工作量,常常让一个开发者觉得自己的工作只会越来越累。有多少人会写一辈子的程序呢?哪怕真心喜欢它。某一个和产品经理争吵的午夜,看着窗外好似微信开屏图的圆月,思考着算了,有一天熬到 P8,带带人,瞻仰一下未来,给老板做个漂亮的 PPT……

地域的局限

「如果有选择,我想回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好好生活。」

根据掘金上的用户统计得出,除了一小部分在高中就接触过开发并一直以此为职业目标,大多数现存互联网公司的开发者其实来自于各个理科、工科甚至是文科的学生。其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年轻人来大城市上学,想要留下来找个好工作,互联网很火、人才需求很大、而且工资高,就决定进入这个行业了。

然后呢,你煞费苦心地学习、准备 BAT 等等大公司的面试,一轮轮刷题、校招、实习、内推下来,你终于在西二旗、望京、立水桥、中关村一个宽敞的办公大楼里坐下。这个时候,你会给你帅气的工卡拍个照片,发一张朋友圈,说说你的英文名,或是说说你的员工号。总之,这是一张配得上嫣然一笑的照片,顺便吐槽一下公司的食堂或者是入职礼物。这一天,你是开心的,心里默念着全中国人每天要打开的 App 里有一行代码是我写的。

虽然很多人天天吐槽加班,起初的他们并没有那么介意,早晨绕过北五环堵在后场村路上的破日子如今被一些黄黄红红的自行车解决了,可还是没躲过雾霾。像《昌平名媛生活指南》里细致入微的描述,其实大家看后不过微微一笑,转发朋友圈,你知道开发者们过的并没那么好。

就这样,层层叠叠没有休息的生活一直压在开发者们的心上,9 点前的太阳是什么样子他们似乎已经很难记起来,就像他们永远不知道日落是什么时候一样。摸清楚了产品经理和老板的嘴脸,一切的生活变得平静,起床、地铁、吃午饭、开电脑、开会、听老板说说未来、听产品经理说说需求、敲码、逛逛 Bilibili、晚饭、刷刷 SSR、敲码、眼睛有点迷离、办公室变得安静、准备下班。

终于,在某次偶然的返乡后觉得在这里很不值得。虽然挣得挺多,但是还是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女朋友能谈到的在哪儿都谈到了,谈不到的还是谈不到。你会觉得早晨拥挤的地铁、楼下的鸡蛋灌饼摊儿、门口的打卡器、窗外灰蒙蒙的天、一群人撸串儿喝酒、敲码都变的好像在和自己做对。你会开始关心生活,关心饮食,关心单身撸多了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关心周末,关心别的工作机会。

然后,你可能跳槽了,甚至换了一个城市,可惜别的事情没有变太多,因为你还是在北上广深杭这几个城市里旋转,像是一个神秘的结界。

认知的错位

「我们关心的事情很多,不只是萝莉,不只是 1024,不只是格子衬衫。」

代码狗,西二旗,张江男,格子衬衫,猥琐,不洗头发,不花钱。好像这些标签一直没从开发者们身上离开过,这种顽强的附着力让他们懒得去解释。他们有自己内心的孤傲,用沉默向其他人表达不屑。是啊,那些人怎么会懂得什么是开源、GNU、vim、VPN、Surge、HHKB、GitHub、章鱼猫,代码换行是空两格还是四格的战争都还没有定论,他们哪有时间和我们解释那么多。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会说话,真的是和你们说话好累,为什么我们理解了你们的产品术语来提高和你们的沟通效率,而你们却永远不愿意了解一下我们来提高和我们的沟通效率?」这是开发者中极为常见的抱怨。

「那咱们后端这里的新接口要加紧上线啊,最近可能要忙一点」,面对这样的安排,开发者们往往以沉默和执行回应,他们懒于反抗。当然,最后工作要延期,任务稳定性可能有问题,按时上线已经是痴人说梦。

产品经理抓耳挠腮,测试人员也紧张难耐,老板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内部任务管理系统的燃尽表,他们总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为什么还没有做完,是不是在偷懒?

他们不会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但开发者们真的能听到,源于一种可怕的固定的认知。

最早的登陆人

「然而,开发者群体往往是新鲜事物最早的登陆人,一群不是第一个摘果子就是第一个尝果子的人。」

这两年大家都天天吹各种「神」级人物,张小龙的微信、张一鸣的今日头条、马化腾、丁磊等等,但是他们都曾经是开发者出身,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趴在电脑前敲代码的人。可是,现在的人应该已经忘记了严援朝、求伯君、王江民,他们是 2000 年前的计算机领域和早期互联网产品的开拓者。发展了 18 年之久的最大的中文 IT 网站 CSDN 时至今日依旧是排名在中国流量前 30 的内容大站,而站长之家统计系统、最早的国内 BBS 系统等等都是源于技术人的需求创造出来的。

开发者往往充当着互联网海洋中哥伦布这样探险家的角色,最终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不一定是他们。他们总是通过新的技术给这个世界一个可能的种子,让这种可能终将有一天可以成为现实。

但是最早的登陆人也需要一个帮这群人弄出个大新闻的地方,需要偶然的创造被人认可,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有一个记录下众人思考的博客,哪怕里面只有一篇文章:《如何搭建一个博客》。开发者们想要在改变事情的过程中,留下些什么,让看不懂的人摸不着头脑,让看得懂的人顶礼膜拜。

即使写了再多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不过是在 GitHub 上的几百个 Star 或掘金里的上千收藏。但,技术的生态依旧无比活跃,Web(H5)开发人才供不应求;移动开发颓势尚未凸显;小程序蓄势待发;数据计算分析需求强劲;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已初具端倪;人工智能则在 AlphaGo 后一时间洛阳纸贵。

可是,不管新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媒体上被吹成成什么样子,作为开发者本身应该提供给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视角。当所有自媒体人对 Master 60 连胜报道不断的时候,开发者群体关心的却是 Deepmind 和 OpenAI 开放了自己的 AI 测试数据场景 Universe。

其实中国的开发者从来没有开心过,他们往往是最早的一批登陆人,却很少有人关心,因为人们只是朝着被点亮的灯塔所射出的光束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