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sational Commerce 的未来(4)

502 阅读5分钟
原文链接: zhuanlan.zhihu.com

接着写啊接着写……这篇开始可能越来越荒谬。


互联网究竟可以做什么?


早期的网络,搞个BBS大家聊聊,搞一堆新闻读读,和实体经济几乎没关系;后来慢慢有了电子商务,把成熟的商品挂上了网,让我们可以点点鼠标就选购到想要的东西;最近几年流行的O2O或者On-Demand则更进一步,把很多服务挂上了网,让我们动动手指就能叫车叫外卖。


可哪怕到了现在,绝大部分时候,我们也仍然只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供需信息的匹配工具,而并不是服务本身的交付管道


比如网上订餐,其实我只是在网上挑选了我想吃的盒饭,付了钱,然后最终满足到我的仍然是线下小哥把盒饭送到手里,我坐(其实是站着……我站立办公@@)在位子上把它吃掉。


比如网上美甲,其实只是在网上挑选了看得顺眼的美甲师,叫上门来,最终还是她来给你线下涂指甲。


我们的『互联网创新』其实还没有碰到商品和供应链,还是在信息匹配层玩。这种选择当然没错,一是价值高(信息匹配这层最好雁过拔毛),二是效果好(因为互联网只能用来传递信息,所以只做信息层匹配,不碰实体的部分,是效率最高的做法)。


可是,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好做的事情都被做完了,我们也不大可能再做个淘宝去打败淘宝了。剩下的只有个更大也更难啃的骨头:能不能更进一步,我们把那些实体的商品和服务转基因一下,让她们更适应网络渠道,更彻底的利用这个渠道,做到不仅仅是预定,而是能够在网络上直接完整交付呢?


预定好做。交付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网络上点点,我肚子就饱了;手机上划划,你指甲就涂好了呢。


确实……这两件事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改。


但是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还是有点转基因思路的。


第一步,就是要回归需求本身,而不是现有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留出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还是那个经典的例子——用户购买一个电钻,其实不是为了买电钻,而是为了买墙上的一个洞。如果我思路退一步,不是用网络去传递一个电钻,而是传递一个『让墙上出现一个洞』的方法,虽然仍然很难,但至少不违反物理学了。


第二步,就是要根据这个用户的需求,将我们可能的解决方案拆解成一系列的知识,商品和服务。不要把线下的一个商品或者服务当做一个整体,而是要拆解开,这样才更有可能在局部找到替代或者妥协的方案。举例来说,美甲这件事情,直接看起来是完全不可能线上化的。而拆解成『陪聊天』、『帮忙参考花式』、『营造一种休息和关爱自己的感觉』和『涂色』四件事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四分之三的服务是有希望的。


以常见的『去健身房』这件事情为例,健身房提供的是一堆器械和服务,理论上来说很难通过网络来传递——家里一没设备给你用,二没教练陪没教练教。可我们如果回归到需求本身,会发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他们要的不是『健身房』,而是『健康减肥』或者『穿衣服更好看』


回归到这个根本目标之后,我们完全可以重新设计线上版的健身房(我们做的GetFit就是做这个的,麻烦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GetFit哈)。


首先,三分练七分吃,先不管练不练,我们要着重帮用户管住嘴,让她吃健康一点——这就产生了一个『用户三餐拍照,我们给点评』服务,一是给用户健康饮食指导吃饱还能瘦,二是通过真人监督本身产生威慑让用户自然就吃健康点。


其次,我们可以再把健身房私教的服务再拆解成三项不同的服务:


  • 告诉你该怎么运动
  • 定点盯你去运动
  • 纠正你不正确的姿势

拆开之后,发现这个乍看起来一定要线下的事情其实线上也完全可以完成——


  • 指导用户测试和自评身体状况和目标,然后根据ACE体系生成定制化的运动计划给他
  • 天天催着用户运动,让用户感觉到『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用户运动时觉得没把握的话就拍视频发过来让GetFit小天使纠正一下


事情貌似就都解决了。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只是实在没空写了,还欠了好几个事情没干完。写公众号逃避更难的工作ing(手动泪)……好歹今天文章里做了自家产品广告,可以算是工作的一部分吧(保持微笑ing)。


好啦,今天的广告做完了,争取明天接着写(doub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