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Java 设计回顾

1,143 阅读12分钟
原文链接: blog.piasy.com
本文是 Advanced RxJava http://akarnokd.blogspot.com/ 系列博客的中文翻译,已征得作者授权。该系列博客的作者是 RxJava 的核心贡献者之一。翻译的内容使用 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协议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发现翻译问题,或者任何改进意见,请 在 GitHub 上提交 issue
本文是 Piasy 独立翻译,发表于 blog.piasy.com/AdvancedRxJ…,请阅读原文支持原创 blog.piasy.com/AdvancedRxJ…

原文 RxJava design retrospect

介绍

RxJava 已经发布三年多了,期间也经历了好几次重大的版本变化。在本文中,我将指出一些我个人认为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但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说 RxJava 不好,或者我知道怎么做得“更好”。这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能否从这些问题中吸取教训,在下一个大版本中做得更好。

同步取消订阅

在早些时候,RxJava 仿照了 Rx.NET 的架构,Rx.NET 的两大核心接口是 IObservableIObserver,它们源自 IEnumerableIEnumerator 接口。(我自己的 Reactive4Java 库也是这样的设计)

IObservable 中,有一个 subscribe() 方法,它会返回一个 IDisposable。返回的 IDisposable 对象让我们可以取消整个运行的链条。但这一机制有个关键的问题,下面我用一个最简单的响应式程序演示一下:

interface IDisposable {
    void dispose();
}
 
interface IObserver<T> {
   void onNext(T t);
}
interface IObservable<T> {
    IDisposable subscribe(IObserver<T> observer);
}  
 
 
IObservable<Integer> source = o -> {
   for (int i = 0; i < Integer.MAX_VALUE; i++) {
       o.onNext(i);
   }
 
   return () -> { };
};
 
IDisposable d = o.subscribe(System.out::println);
d.dispose();

如果我们运行上面的代码,它会向控制台打印数字,尽管我们立即对 subscribe 返回的对象调用了 dispose 方法。问题出在哪儿?

问题在于数据源只有在结束循环之后,才能返回 IDisposable 对象,但此时已经没有意义了。整个过程都是同步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取消了。

尽管 Rx 能很好地处理异步,但在一个典型的流水线中,很多步骤都是同步的,都会受到同步取消这一要求的影响。由于 Rx.NET 比 RxJava 还要年长 3 年,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可能仍存在于 Rx.NET 中?

上面示例中的代码就是著名的 range() 操作符,而如果我们在 C# 中执行类似的代码,就会发现并不会打印数字,或者很快停止。秘密就在于 Rx.NET 的 range 操作符默认是在异步的调度器中执行的,所以循环体会在异步线程中执行,而我们可以立即返回一个可以取消的 IDisposable。因此,同步取消的问题就被绕开了,但我不知道 Rx.NET 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天晓得。

如果我们看一下 Rx.NET range 的源码,我们会发现更复杂的东西。它利用了递归调度来向 Observer 传递每一个数据。经过测量,在同一台及其上传递 1M 个数据,Rx.NET 的速度只能达到 1M op/s,而 RxJava 能到 250M op/s。

RxJava 在 range 操作符中并未使用任何调度器,因此同步取消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们利用了 Subscriber 类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检查 subscriber 是否仍希望接收数据。我们可以重写上面的例子,在循环中检查 subscriber 的状态,并按需提前退出:

Observable<Integer> source = Observable.create(s -> {
   for (int i = 0; i < Integer.MAX_VALUE && !s.isUnsubscribed(); i++) {
       o.onNext(i);
   }
});
 
Subscription d = o.subscribe(new Subscribe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Integer v) {
        System.out.println(v);
        unsubscribe();
    }
 
    // ...
});

上面的 Subscriber 表现和 take(1) 一样,在收到第一个事件之后就取消自己。unsubscribe() 方法里面会设置一个 volatile boolean 标记,这个标记将在 isUnsubscribed() 中返回,因此循环就可以退出了。注意,我们仍无法通过 subscribe() 返回的 Subscription 函数取消订阅,因为 lambda 表达式中的循环在终止条件满足之前都不会退出。

看起来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最初的问题,对吧?但我们已经可以在循环开始前,或者循环过程中取消订阅了,而第二种情况显然需要在另一个线程中实现:

Subscriber<Integer> s = new Subscribe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Integer v) {
        System.out.println();
    }
    // ...
}
 
Schedulers.computation().schedule(s::unsubscribe, 1, TimeUnit.SECONDS);
 
source.subscribe(s);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实际订阅之前设置好取消订阅逻辑,这样即便在最复杂的操作符中,我们也能恰当地把取消订阅的操作传播出去了。

此外,上面的结构中还有一层更深的暗示。在我们创建的 Observable 中,lambda 表达式并没有任何东西,但 Observable.subscribe() 调用仍会返回一个实际上和传入的 Subscriber 参数一样的 Subscription。(技术上来说,这个话题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看看 Jake Wharton 对这个话题的一个精彩演讲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需要返回什么东西,那我们就不可能彻底地响应式。返回数据就意味着同步的行为,函数就需要产生结果,即便此时它并不能产生这一结果。这时我们就只能阻塞或者 sleep 到实际产生数据的代码执行完毕了。这一点我在关于 OSGi Asynchronous Event Streams 的文章中有讲述。

Subscriber 的资源管理

Subscriber 类允许我们通过 Subscription 对象的形式把资源和它绑定起来。当 subscriber/操作符被取消(或者终止)时,这些资源也就被取消了。

这对操作符的开发者当然方便,但也有其代价:内存分配。

我们通过默认构造函数创建 Subscriber 对象时,其内部的 SubscriptionList 也会被创建,无论它是否会被关联资源。在上面的例子中,range() 操作符并不需要资源管理,因此 SubscriptionList 并没有任何作用。

一方面,很多操作符并不需要资源管理,因此创建这个容器就是一种浪费,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操作符需要资源管理,因此很需要这种便利。

此外,如果我们回忆一下 Subscriber 的内容,会发现它还有另一个构造函数,它接收另一个 Subscriber 对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共享内部的 SubscriptionList 对象了。显然,这可以减少一些内存分配,但绝大多数操作符都不能共享内部的 SubscriptionList 对象,因为这就会取消订阅下游了(请见 pitfall #2)。因此 Subscriber 的结构,相对于操作符编写者的便利之处来说,在性能的角度来说更是个负担。

你可能会想,给操作符编写者方便的工具有什么不对的?我承认 RxJava 之外的操作符应该尽可能多地带来帮助,但我相信,内部的操作符应该从开始就使用性能更好(即便麻烦一些)的方式实现。

我曾好几次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鉴于 RxJava 1.x 的架构,我很怀疑这个问题能否被解决。幸运的是,Reactive-Stream 的架构以及 RxJava 2.x,通过把资源管理交给了操作符,解决了这个问题,

Subscriber 的 request() 函数

如果我们看看 Subscriber 的实现,我们会发现一个 protectedrequest() 函数。这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发出请求,并保证如果当前已经通过 setProducer 设置了 Producer,那就把请求转发给它,如果没有 Producer,那就积累请求直到 Producer 到来。基本上来说,这就是一个内联的 producer-arbiter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函数的实现为请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开销,但 JMH benchmark 确认了它的影响在 +/- 3% 之内,而误差都可能会导致这种规模的差异。

真正的问题在于它的名字和 Producer.request 一样,这就使得我们在继承 Subscriber 时无法实现 Producer 接口了。

这一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如果主 Subscriber 需要做请求管理,就需要一个额外的 Producer 对象。

这会导致短序列在订阅时会对 GC 造成较大的影响。另一个影响是这会增加调用栈深度,这可能会阻碍一些 JIT 优化。

由于 Subscriber.request() 也是公开 API 的一部分,所以在 1.x 中我们没法把它重命名进而为 Producer.request() 腾出空间。

同样,解决方案也在 2.x 中:在 Reactive-Stream 中,SubscriberSubscription 都是接口,它们可以同时出现,此外,request() 函数的便利可以转移到一个方便的 Subscriber 实现中(例如 AsyncSubscriber),这样就不会影响操作符的内部实现了。(这也意味着我们不鼓励在操作符中利用方便的 Subscriber

lift

和 backpressure 一起,Observable.lift() 被很多人认为是对 RxJava 最好的一个补充。它让我们可以深入订阅的过程中,利用下游的 Subscriber,返回一个新的 Subscriber 给上游,在其中执行操作符的逻辑。

lift 非常流行,现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符都使用了它。

不幸的是,有得必有失:内存分配。对绝大多数操作符来说,应用这一操作符会增加 3 个额外的对象分配。为了展示这一点,让我们展开 map 的实现:

public final <R> Observable<R> map(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func) {
    OperatorMap<T, R> op = new OperatorMap<T, R>(func);
    return new Observable<R>(new OnSubscrib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R> child) {
            Subscriber<? super T> parent = op.call(child);
            Observable.this.unsafeSubscribe(parent);
        }
    });
}

我们每次都会创建了一个 Operator 对象,一个 Observable 对象,以及一个 OnSubscribe 对象。

直接使用 map 时这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想象一下在一个百万次的循环中,每次都有 3 个额外的分配会有怎样的影响?在 flatMap 中如果我们要使用 map 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Observable.range(1, 1_000_000).flatMap(v -> 
    Observable.just(v).observeOn(Schedulers.computation()).map(v -> v * v))
.subscribe(...);

lift 操作符实际上就是一个 OnSubscribe 对象,它会捕获上游的 Observable,并对下游的 Subscriber 调用 Operator.call。显然我们可以直接用 OnSubscribe 实现操作符,并把上游的 Observable 作为参数,这样尽管对象的实际大小并没有多大变化,但内存分配和调用栈都会减少。

当前 lift 的结构还有一个不利的影响:它让操作符融合从困难变成了不可能。因为它是一个异步的类,我们很难获得上游的 Observable 和 Operator;而且即便我们创建了一个命名类,这两个类对象都无法直接获得,要取得它们会带来更多的额外开销。

幸运的是,这里提到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不影响公开 API 的前提下解决,只不过需要多写以及多审阅数千行的代码。

不幸的是,我在去年九月实现 RxJava 2.0 预览版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 lift 的开销,因此 2.x 也大量使用了 lift。

不过,在这条道路的尽头还是有光明的:Reactor 2.5 并没有走上 lift 这条路,现在它的开销比 RxJava 小。

create

最近我开始公开反对 Observable.create(),现在我认为我们应该为它改一个更可怕的名字,这样初学者就会避免使用它,进而寻找更合适的工厂方法来创建 Observable 了,以更好地处理 backpressure 和取消订阅。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向听众展示如何进入响应式编程世界的工具,但它确实不应该在演讲中获得这么多关注。

除了这些,create() 的问题还在于它会为每个 Observable 创建两个对象:Observable 对象本身,以及容纳订阅逻辑的 OnSubscribe 对象。

通过 create() 创建 Observable 的做法源自“组合优于继承”的倡导。从普适的设计原则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是没问题的,但我们在 Java 的世界里面需要意识到,组合就意味着内存分配: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已经“内部的内部”类对象。

为了避免这些内存分配,解决办法就是让 Observable 不把使用 OnSubscribe 对象作为默认选项(但可以把 create() 保留着,作为一个 lambda 工厂的形式),而且操作符(包括源头中间的操作符)应该直接继承自 Observable。所有的操作符函数都继续保留在 Observable 类中:

public final <R> Observable<R> map(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func) {
    return new ObservableMap<T, R>(this, func);
}

这样,没有了 lift,create 之后,map 只需要每次分配一个 Observable 对象即可。

我相信这些改变并不会影响到公开的 API,因为 Observable 的函数是 static 或者 final 的,而操作符则都是 Observable 的子类。这一改变也有利于操作符融合,因为每个上游都可以直接区分开来了,它们的参数也可以直接暴露出来了。

这里 Reactor 2.5 再次领先了 RxJava,它没有使用 create。它的操作符都是通过继承 Flux 实现的。

总结

设计和实现 RxJava 的各个版本一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也会出现一些影响性能和复杂度的意外效果。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这些结构上的麻烦以及内存分配的开销,在当前的状态下运行着?两个原因:云计算和 Android/IoT。在云计算领域,事件都数以十亿计,任何性能的开销都会被急剧放大。你可能无法轻易地计算出上面 flatMap 的例子在笔记本上面的开销,但云计算是按秒,按 GB,GHz 计费的。而对 Android 和 IoT 来说,设备的资源限制以及越来越多的需求要求我们把内存占用、GC 以及电池消耗都考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