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位远程开发者

2,925 阅读16分钟

· 公众号内回复「IT 」,送你一张脑洞图 ·

本文来自作者: 方应杭  在 GitChat 上的精彩分享,「阅读原文」看看大家与作者交流了哪些问题。

注:本文既不是干货,也不是胡侃,虽然是以「远程」为中心,但是说的又不仅仅是「远程」,更多的是技术人员的自我追求,包括工作环境、硬技能和软技能。

我的经历

我第一次听说远程开发者,大概是看新闻知道了 37signals 这个开发团队。

37signals

这个团队成立于 1999 年,一开始只有 4 个成员。如今已有 50 个成员,遍布全世界的 32 的城市。总部虽然在芝加哥,但是大部分成员都是「远程办公」。

当时的我听到这些觉得很玄幻,感觉不真实。然而这个团队确实产出了几个不错的产品,比如 Basecamp(一个收费的项目管理软件)和 Rails(一个风靡一时的全栈 Web 框架)。

而且这个团队的联合创始人 Jason Fried 还出过两本书,一本叫 《Rework》,一本叫《Remote》。我对这个团队是如此好奇,于是我把两本书都买来读了读,从此,我确定一个想法,我一定要试试远程工作。

Rework & Remote

Rework 这本书主要是一些商业思考,其中有两点,我很在意。

很多公司心目中理想的员工是:20多岁,没有业余生活,一天工作14小时,在办公桌下打地铺过夜也不会崩溃的那种。
……
这让你(管理者)糟糕的管理能力侥幸蒙混过关,制造出了一个「这是我们能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唯一办法」。当人们家里有事时,他们会在办公时间内把活干完,因为家里还有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那时的我突然想到,我就是那种20多岁的员工啊,几年后,我就不是了呀。这是不是意味着,几年后,我就不如小年轻有竞争力了?这种拼体力的做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会议有毒

世界上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如下……

我在腾讯和阿里待过,相信读者中也有不少在腾讯和阿里待过,你一定会有一个感受:会议太多、太冗长了。

他们说程序员的出路是转管理岗,而管理岗的工作大部分就是开会。我的天哪,把会议作为我的工作内容,我真是要死了。

另一半书 Remote 则是完全在介绍远程工作的优缺点:

为何办公室里无法办公?

如果你问别人,必须把工作做完的时候会去哪儿,极少有人会说「办公室」。就算真有人这样说,他们也会补充一句,「我会一大早赶去,趁着人都没来的时候干活」,或是「等到大家都走了,我留下来工作到很晚」或者「周末时偷偷溜进去」。

他们其实是想说,在办公室里没法工作。当人们真心想把活儿做完的时候,工作时段里的办公室是他们最不愿去的地方。
这是因为办公室早已变成了「干扰工厂」。

同样的观点,Joel Spolsky 也说过,他在《Joel on Software》里说他认为每个程序员应该拥有一间私人办公室,以防打扰。

Remote 还有一些犀利的观点:

  • 别再把人生耗费在通勤路上。

    • 我在阿里的时候,上班要坐一个小时的班车,下班也是,再加上准备时间,我每天有 3 个小时浪费在通勤路上。

  • 何必挤在大城市。

    • 优秀的人不可能都住在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远程工作机会,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对另一个城市的工作机会感兴趣,北上广深杭五个地区的程序员你司只能选择一个,除非你司已经有能力在全国各地开分公司。

  • 大公司都不这么干,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干?

    • 从大型企业身上寻找最新的高效做法真的不明智。

关于远程的理由我不再继续列举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多看上买这两本书的电子版看看。

第一次远程

上面说的都是国外的事情,中国真的有远程工作的条件吗?

我在第一个远程工作之前,也有此疑虑。然而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实现了远程工作,连我自己都没发现。

事情是这样的,从腾讯离职后,我回到武汉光谷,在一个跨国的小团队继续做前端开发。当时跟我合作的是一个美国的 Python 后台开发小哥(下文中就叫他 S 吧),需求方在英国。

当时团队有两间办公室,由于我不喜欢空调,所以我一个人跑到没有空调的办公室干活了(这岂不就是传说中的私人办公室)。另外 S 在我入职一周后就飞回芝加哥了,从起就开启了我的私人办公室 + 远程办公模式。

当时我跟  时差大概 12 小时,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完成一个复杂的类似 Photoshop 的在线广告编辑器(但是功能没有 PS 那么多,只有图层、缩放、裁剪等常见功能)。这段时期是我职业生涯中效率最高的一段时期。我俩用 Gtalk 沟通,需求文档放在 Google Docs,每晚六点我会告诉他我完成了哪些功能,需要他提供哪些接口,然后下班回家。然后他几小时后起床,看了我的邮件之后开始开发,他写完代码后发邮件告诉我,他完成了哪些功能,需要我调试哪些接口。

就这样日复一日,没有会议,没有打扰,静下心写代码的感觉真好。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远程开发离我并不远。

第二次远程

后来我去了阿里,从阿里出来之后,我决定只看远程开发的团队,当时我认为中国最吸引我的团队就是彩程(出品过 Tower.im 和 Zhiren.com)。而且我已经提前一年就开始了解他们了。结果就是顺利的加入了这个团队。

期间面试、工作的体会后面会讲到。

以上就是我关于远程的经历。

如果你也想成为远程开发者可以看看我下面的分析。这个可能是大部分观众想听的(我猜)。

如何成为远程开发者

我主要从事 Web 开发,所以下面的分析主要是跟 Web 开发相关的。

大公司的分工

Turbolinks 5 的开发团队在 Youtube 上发布过一个视频,讲的是 Web 架构的演化,很有意思,我在一年前对这个视频进行了部分翻译,取名为《Web 开发不应该这么复杂》。

十年前 Web 开发就是简单的 MVC,浏览器端就是一些简单的 JS:

现在一个单页面应用的架构是这样的:

后端依然是 MVC,但是前端加了三部分:

  • 一是前端 MVVM、单向数据流框架,这当然还要包含前端路由。

  • 二是为了保证 SEO 和首屏渲染速度,添加了 Server 端的 JS Runtime,用来渲染 View。

  • 三是为了获取符合页面要求的数据,在 Server 端 Model 与 Client 端 的 Model 中间加了一个中间层,比如 GraphQL。

这些变化的好坏暂且不评,但是它预示着大公司(Facebook、Google)的技术架构有了越来越多中间层。

康威定律说:软件产品的结构就是其创造团队的组织结构的镜像。

这种变化反映出大公司的分工越来越细,Facebook、Google 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就像是这样:

这与上图中的技术架构非常相似。

这说明大公司的分工越来越细。

  • 分工细有什么好处呢?——好招聘。找两个分别会前后端的开发者,比找一个前后端都不错的全栈开发,成本低多了。

  • 分工细有什么坏处呢?——增加了沟通成本。一个产品,要有五个角色参与:产品、设计、后端、前端、测试,这五个角色还有可能分属不同的部门,因此每次沟通成本都挺高的。

就以前后端为例。中国 Web 开发从 AJAX 兴起以来就掀起了一场「前后端分离」的运动。这场运动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名词:「前后端联调」。

什么是「前后端联调」相比很多 Web 开发者都知道。那就是后端不好好写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让前端发请求调用以达到测试的目的;前端不好好写 Mock 和测试,让后端输出数据以达到测试的目的。

一般来说联调都要耗费一天时间,我见过最坑爹的居然耗费了一周时间。

分工过细使得我们严重依赖「面对面沟通」,这就使得远程开发变得不可能。

远程团队需要多面手

大部分人在尝试远程之前,最疑惑的就是大家怎么沟通的?总觉得视频会议不如面对面来得亲切友好。

但是我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是相反的,远程开发团队的沟通可能更流畅一些。

正是由于知道沟通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团队会用各种措施预防沟通不畅的发生。

沟通损耗是必然存在的,就算是面对面也不能避免。损耗一般存在于沟通中转。产品经历跟设计师沟通,设计师跟前端沟通,前端再跟后端沟通,中转几次,信息就面目全非了。

所以远程团队对开发者的要求一般都是老手、多面手。如果你观察过国内远程团队对技术栈的选择,会发现大部分都只招聘「全栈工程师」,比如 Rails 全栈或者 JS 全栈。只招前端或后端的也有,但大部分是外包。

我还记得彩程面试我的时候,虽然对我的定位是主前端的工程师,但是依然会问我关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后端开发、开源项目、画图软件和自驱动力相关的问题。

因为远程团队希望把需求跟你讲清楚之后,你一个人就能完成大部分分析、设计和开发工作(当然还会有一个人 review 你的所有工作)。

如果说给你个需求,你两天还不动工,还说自己在「等设计稿、等接口」,那就没法开发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大公司呆久了,可能就没法做远程开发者了」。因为这两种团队对人才的需求完全不一样。

我该如何准备

假设你现在很想加入一个远程团队,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1. 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律,或者是主观能动性。

你需要让这个团队相信你很自律,或者主观能动性很高。换句话说就是你不会在工作的时候浑水摸鱼。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提供证据或者养成习惯,比如

  1. 你是某个开源项目的核心贡献者之一,而且你是自发贡献代码的。

  2. 你坚持健身或跑步已经五年了。

  3. 你在公司里主导过一些项目的立项、开发和维护。

  4. 你用代码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等等。只要能证明你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码农,而是一个有追求的程序员的事迹都可以说出来。

2. 盯住几个远程团队

国内的远程团队并不多,我接触过的有彩程、墨刀和 pubu.im,更多信息你可以到 这里 以及远程.work 查看。

我推荐你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投递简历,因为那个时候是岗位最多的。

你应该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确定求职范围和技术栈,然后针对性的做出一些作品或者 Demo。这样你求职的时候不至于出现技术栈不符的情况。目前需求比较大的技术栈就是 Rails 和 JS。

远程团队招聘一般喜欢直接用一个实际需求来查看你的适应能力。比如让你用一个周末解决一个小需求。

因为这样能直接考察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当时被要求解决一个线上表格问题。给我一个周末的时间,让我给出初步方案。

那我就得沟通需求、分析需求、画出草图、确认需求、理解现有技术架构,然后去实现它,中途有问题的话就主动沟通。

你会发现代码能力其实可能只占 50% 的比重,更多的是你的做事方式适合符合这个团队。所以你预先了解团队是很重要的。

3. 成为多面手,同时能独当一面

所谓多面手不是说「样样精通」,而是你在技术上不「偏食」,也就是不会对某些技术产生抵触情绪。

在一个远程团队中,你经常需要一个人解决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用到的技术各种各样。

在大公司里你是可以马上让身边的同事支援,但是在远程团队,一些小事自己动手是最好的。你可能会说我不专业做得不好怎么办。没事的,会有人 review 你的代码的。

同时你也要 review 别人的代码(这是一种程序员之间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所以你至少要能看懂别人的代码,即使这种语言你用得不多。

同时,你还要能独当一面。一个远程团队虽然都是全栈,但是有些人侧重后端,有些人侧重前端,还有些人是运维、DBA。你应该能在关键时候利用你的经验独当一面。

所以远程团队的招人标准有时候比 BAT 高很多。

在这里我推荐你学习一下 Rails 这款经典的全栈 Web 开发框架。这个框架涉及 Web 开发的各个方面的最佳实践,包括数据库、系统部署、系统测试、后台开发、前端开发。

4. 表达与沟通

这一点是最难提升的。远程团队对成员的表达能力是要求更高的,因为需要你在视频会议中让每个人明白你在说什么,也需要你弄清需求方的需求的明确含义。

提升这部分能力我的建议就是平时要写作和演讲。

把还就没写的博客捡起来,平时有心得就在例会上跟大家分享,都是不错的方式。

日积月累,等你面试的时候,就能侃侃而谈了。

5. 了解如何书写更高质量的代码

很多大公司其实并没有严格实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代码覆盖率测试、代码 review、持续集成、持续部署等最佳实践。

但是远程团队一般不会有专职的测试,所以你的代码质量是要你自己保证的。这些提高代码质量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6. 以文档为交流中心

以前我在工作的时候发现,公司里很多基础框架和组件的文档都特别烂(说得就是阿里),你如果要用一个同事写的东西,你就得去他的工位上找他,面对面讨教。

而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提供框架和组件给我的 12 个后台开发同事。如果我继续依赖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我会忙死。

所以我就把所有的功能都在 gitlab 上以 README 的形式写出来了,即使是坐在我左边的人,要使用我的组件,我也是让他先看文档。这么做之后,沟通更高效起来了。

我的建议是,你平时工作中,也多做一些「去依赖」的事情,这样你在远程与别人合作的时候,就更顺畅。

远程的优缺点

我已经连续远程工作一年多了,说说优缺点吧。

优点

  1. 做事效率更高了。

    由于不用通勤,所以我一般去楼下吃完早餐就回到家里的办公桌前写代码了。一旦投入代码,就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更重要的是没人打扰你(老婆去上班了)。

  2. 时间变多了

    依然是由于不用通勤,所以多出来了一些时间,当然这些时间也没闲着,用来准备自己的饭菜了……

  3. 不用待在北上广了

    目前我是在武汉买的房,北上广的真买不起。

  4. 更多时间陪家人了

    虽然我工作的时候基本不跟家人说话,但是相伴左右也是一种安心呀。没有了那种在外飘着的感觉。

说起来好像优点也不是很多呀……

缺点

  1. 加班并没有减少

    由于生活和工作边界的模糊,所以我时常忘了停止工作……大家知道 Deadline 临近的时候,我们的写代码意愿是很高的。所以我只好设置闹钟,强制自己不要工作太久。

  2. 疏离感

    有些人会因为太久待在家,而感觉与社会脱节了,有一种疏离感。我倒是没有这种感觉。我一般都回去知乎或 V2EX 上吹水,好不快活。

    有些人为了消除这种疏离感,会故意去人多的咖啡馆办公。

  3. 收入变少

    如果你希望拿着跟 BAT 差不多的工资远程办公,可能国内还没有团队能满足你。

    收入会有一定的减少。这就是你在决心找远程工作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不过这种问题可以通过降低生活成本(不是降低生活质量)来解决。就比如我从杭州搬回武汉,就省了每个月的房租了。

哪些人不适合远程工作

  1. 自律能力差的人

  2. 技能单一的人

  3. 经验不到两三年的人

  4. 与人沟通不流畅的人

  5. 特别在乎大公司的高薪的人

一些链接

一早一晚社区【 http://yizaoyiwan.com/ 】

实现【 https://shixian.com/ 】

远程工作【 http://yuancheng.work/remote-frontend-jobs 】

「阅读原文」查看本场chat交流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