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竞品分析

1,488 阅读14分钟
原文链接: www.ui.cn

从业务的角度去解析<得到>

(不好意思,本来准备了丰富的图片和视频,但发现图片上传后被拉伸了,无法调节图片大小,所以没有图片,全是字(捂脸),都是自己的思考,后面再研究研究怎么上传不失真的图)


7月份的时候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武志红老师的<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当时还不知道老师是谁,只是被标题所吸引,点进去一看,他的分享内容直抵我心,立马订阅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并且下载了“得到”这款产品,也就是从这时起才开始了解这款产品,也被它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很庆幸发现了这款产品。


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想从专业的家角度了解一下这款产品,所以做了一个简洁的产品分析,关于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当前产品的业务运营,以及自己的一点思考。


这次分析结合了用户体验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简化整合后罗列出了以下几个维度:


产品背景

产品定位

功能业务

产品运营

最后结语


体验环境

系统:MIUI8.5.1.0

版本:3.1.0


产品背景


概述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得到”的MVP产品“罗辑思维”,罗振宇在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这天开通了个人罗辑思维订阅号,吸引了无数罗友,之后2015年12月其作为创始人,推出了知识服务产品:得到。2017年3月份,罗振宇在001号知识发布会宣布“罗辑思维”改版,只在“得到”上以音频的形式播放,并且从周播改为日播。


改版原因

罗辑思维是做内容创业起家,2014年罗胖开始做电商卖月饼了,得到了一个臭奸商的骂名,2016年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投资papi酱,papi酱的表现可以用一个字“爆”来形容,在业界看来这可能是一次很成功的营销。但是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开始反思,他们这一路走的路径是否违背了初衷,从内容转而做电商、做投资。他们开始权衡利弊与决策目标。


之后大家也看到了最后公司把目标聚焦在知识内容上,所以有了“得到”。之后脱不花在混沌研习社“罗辑思维趟出这样的路与坑”中其实解释了他们这一做法背后的原因之一。她说这世界上有二种事情,一种事情是你能成为时间的盟友,你所做的事情或者个人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还有一种事情可能是时间的敌人,非常刺激,非常来劲,但是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折损。


改版优势

1.罗辑思维凭借会员费,获得了不错的会员收入,说明人们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

2.罗辑思维在公众号做到了第4季,其实不单单是罗胖的个人魅力,他们觉得罗胖掌握了一套内容生产的方法,如果这套方法能成为方法论的话,理论上其他人也能,所以他们想尝试内容生产的方法能否复制。

知识点补充

这里解释一下知识付费的含义,据极光大数据关于知识付费app研究报告所述,在出版、教育和培训等领域,具有一定普适性、系统化的知识以书、学历和技能资质等标准化产品进行付费输出,这些是硬知识。此轮站在风口浪尖的知识付费主要是指软知识付费,即消费者以付费方式获取一些认知盈余者事件的总结、经验和体会等被个体自身认为有价值的非标准化的知识产品。

知识付费的兴起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时代背景:

1.互联网信息爆炸,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稀缺

2.在线支付的普及和便利

3.消费升级,精神消费需求增强

4.付费意识逐步养成



产品定位


应用介绍:提供最省时间的知识服务,在这里,利用碎片时间获取高浓度的知识。


slogan:罗胖在内容创业沟通会上明确说了“得到”的近二三年的战略,提到一个自创的词“智能内容”,因为人工智能的到来,目前在做智能音箱的公司有二三百家。站在内容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他们正在把订阅专栏的内容标签化、音频化。

也就是将内容制作往适合音箱播放的方向靠,以文字内容为辅的基础上提升音频的播放质量。


用户画像: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19~34岁,正好是人精力最旺盛的一个阶段,其中男性用户比较多,目标用户为大学生和上班族、创业者等各行各业想提升综合素质的人群。

Image title




功能业务


产品涉及的业务目前不多,主要是每天听本书、电子书、付费专栏、精品课、商城出售周边实体商品,所以应用的层级关系是比较清晰和简单的。


其中主打业务为每天听本书和付费专栏,罗胖在每周二例会直播中提到,脱不花问他如果这次创业失败了,继续做会选择什么项目,他俩异口同声的说每天听本书,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对这项业务是比较重视的。


以下将主要分析主流程和首页的几项主业务的设计,tab页其他四项(今日学习、知识账本、已购、我的)在这就不做分析了。



主流程

作为一款知识付费产品的主流程,主要为付费流程和收听流程,以付费专栏为例,购买专栏和收听专栏分别只需三步即可购买成功和收听内容,层级很浅,流程便利高效。


每天听本书

一本书的内容通过别人提取书中的核心观点,浓缩成半小时左右的音频,分享给用户。虽然网上对于每天听本书的评价持有褒贬不一的态度,不过我还是站在褒的一方,因为看朋友圈、微博、玩游戏的碎片化时间若能用来听本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有人说,这样的形式获取的知识是不系统的,那这部分人可以直接看书,听本书作为获取知识的补充手段,并不矛盾。


优点:

对于不想看书,想听书的用户来说,可快速获取书中的核心内容,感兴趣的话可再购买

缺点:

1.详情页对于解读着没有介绍,希望对于解读着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每天听本书的详情页面的介绍文案篇幅很长,我想的是用户既然选择听本书了,可能说明了用户不太愿意看到大段文案,所以我建议音频简介可以再简短一点,或者只呈现你将得到的内容,大段的文案介绍可以放到下一级页面中

3.每天听本书详情页面都放入了品控质量保证流程和对应的名字,但是其实这些名字对用户的意义不大,因为这些名字不是网红,也不是大V,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就是甲乙丙丁。我建议流程可放在每天听本书的一级页面,详情页面可不再重复这块内容了。

4.无处不在的“猜你喜欢”,用户点击某一本书的详情页,说明用户想去更进一步了解书的相关内容,所以需要更加聚焦的形式去设计这个页面。而底部的“猜你喜欢”则只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建议可以呈现对应的电子书的购买链接,因为如果用户听书后感兴趣的话可能会有购买欲望,这里不仅推进了用户进一步的消费,也为用户购买提供便捷。


订阅专栏

2016年上线了“专栏订阅”功能,聚焦了各个行业领域内的大V,每个专栏用一年的时间系统性的分享某个领域的知识内容。


当前有31个付费专栏,涉及到商业、经济、科技、关系、心理学、艺术、育儿、事业、音乐等方面的软知识。


目前为止是知识付费领域首家平台与大V合作推出的产品,也是区分“得到”与其他知识付费产品的核心功能,有行业顶尖大牛背书,产品质量有保证,人气自然也不低,从运营的重点和产品的销量单价来看,目前可能是公司盈利的大头。


关于这版,有2点建议:

1.最新版本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我最常用的“标注”去掉了,涂涂画画是看纸质书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所以之前看订阅号的时候,会经常用到“标注”,以前标注过后的文字会自动添加到笔记里面,这版只能手动添加笔记,并且必须写想法,不太方便。


2.最新版本订阅专栏list页面的图片去掉了,只有文字,tab页分为两栏“看图文”、“听音频”,其实两栏可以并在一起做一个类似“听音频”的ist页面,不太有必要分开两栏去做。


精品课

精品课是针对某一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与平台合作的课程,课程时间都不长,基本在2个小时内,所以内容可能更加偏重实用性。目前课程不多,12个精品课,据我观察,这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1.给用户提供简短的课程

2.业界不是特别有名的人可以做一些价格低廉的精品课程做推广

3.付费专栏要花199元/年,相对来说价格有点高,有些用户会有犹豫,专栏作者可先在精品课中开设价格相对便宜的短课程供用户去体验。


电子书

首页流中没有呈现电子书的模块,可想而知目前来看这不是一个重点功能,也难怪,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具有同类功能的产品,如QQ阅读、微信读书、当当读书等,得到没有自己的电子书优势,不过可通过核心功能引入的流量带动电子书的销售。


实物商城

实物商城是“得到”的周边产品电商,走的是高端、精致、小资路线。比如家庭藏书,书籍从排版、设计、材质都是重新打造的仅此一家的产品,虽然价格贵点,但是很好看。与众不同的好物才能在电商行业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留言机制

“得到”的留言做的很节制,电子书、每天听本书、订阅专栏、精品课、实体商城这几项收费项目只有订阅专栏用户可以留言与作者互动,另外免费项目知识内参和罗辑思维也是可以留言与作者互动。


留言机制与微信公众号的留言机制一致,留言也是经过作者的筛选呈现的,不可互相回复留言,作者可回复。


这样操作的优势就是留言区的内容是可控的,可给用户尽量呈现有信息增量的内容;劣势是用户之间没有互动,有时看到其他人的留言特别想回复。


除了订阅专栏其余付费内容不可留言,电子书和每天听本书看不到别人的分享,如果可留言可以鼓励用户去写读后感,读后感可供其他用户分享。电商区也没有评论,评论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消费的参考。我猜想“得到”想把留言和评论做的节制一些,所以如果留言放开的话,那会大大增加后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在有限的人力下当前是把核心目标定位在打造高品质内容上。


充卡机制

“得到”的付费产品除了订阅专栏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以外,其余付费产品都需要充值账户才可购买,账户金额还是限制好的6种,就是里面的钱永远用不完,会剩一点,取不出来。我猜想“得到”是想让用户提前消费,消费更多的产品。但是这种做法不太好,有以下几点理由:


1.充值才能购买是一个门槛,付费专栏是盈利大头,是核心产品,所以没有设置门槛。其余产品均需要充值,无形中提升了用户的消费成本。本来想听本书的,它要先充值,充值了最低限额6元(听完一本4.99的书里面还剩1.92)。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当,我想专栏也是想让更多的用户购买所以不用充值,那为何其余产品要设置门槛,这不是在降低用户的消费行为吗?

2.这种想购买就要充值的行为比较强制,充值可以引导用户去完成,比如充值100送10元这样的活动,只要内容有保证,作为忠实用户,会愿意去充值。


关于运营


勋章:“终身学习”、“天天向上”、“得到大神”…得到这些勋章后的奖励是一本电子书,说说我的感受,对于勋章名字无感,对于领取的电子书,每次只能三选一,还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要么没有选,要么随意选了一本,以后很大可能也不会看,因为看书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的事情,所以不太可能会花时间在一本自己不太中意的书上。


可能勋章的出发点是想要激励用户的上进心,但是没有共识性的勋章和有范围的电子书对于用户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我建议可以把勋章换成积分即止,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用户可自由购买“得到”的产品。


学习小组、贴吧活动:每个专栏都有对应的学习小组,用户可在组里合理的发帖和回帖;贴吧会根据节假日组织写文章得奖金的活动,激励用户去写文章,但是贴吧人气貌似不太高。


每个专栏都有对应的学习小组,如果想激励用户写下对应的思考,因为根据我的观察用户其实更愿意在作者每天更新的文章下面通过留言写下长长的感想,而不是在感觉与文章割裂开的学习小组里学,所以每个专栏都有一个对应的学习小组形式实际是不太有存在感。


如果是想增加用户间的互动,以及鼓励用户原创。我的建议是贴吧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最后结语


撇开app应用的一些bug,“得到”是一款很好的真正在传递优质内容的好产品,不管从用户的角度,还是我自己的使用体验来看,它的内容确实有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和帮助,引用一个大牛说的话“商业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商业内容也对用户绝对有利”,我想得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