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厂商联合推出「快应用」,围攻微信?

2,987 阅读6分钟

相信昨天也都听说了,小米、华为、中兴、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vivo 九大手机厂商联合起来搞事情了,推出了一个叫做「快应用」的项目。本来不打算写的,但是公众号「googdev」后台一堆读者给我留言,问我怎么看,好吧,那就临时写一篇文章分析下,说下我的看法。

这个「快应用」说白了,就是桌面快捷方式,无须安装,直接可以在桌面打开。类似于微信小程序,实现方式也类似于 React Native、Weex 之类的,性能介于 Web 和原生之间。

说的再直白点,它完全就是对标微信小程序的,其实我觉得叫「桌面小程序」更合适,但是人家就是叫「快应用」,突出与小程序的与众不同。有很多人猜测,这就是明摆着组团围攻微信嘛?

其实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围攻微信,倒不如说是抱团对微信的反击更合适。

有人可能不明白其中逻辑,听我解释下你就明白了。

拿小米手机举例吧,雷军一直说小米手机不赚钱,在开始做的时候,这个价位确实不赚钱,但是不赚钱,一直亏损的话,咋能撑到现在?按理说早该倒闭才对,这就是小米的厉害之处,人家靠硬件确实不赚钱,但是人家通过广告、服务以及 app 预装赚钱,要知道,在手机内预装一个 app 很贵的,所以在我们买手机之后,会发现预装一大堆 app,这部分是手机厂商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

但是现在微信搞小程序了,以后一个微信就搞定了,有了微信,就相当于预装了各种 app 了,微信基本把操作系统的事都干了,谁还会去找你预装 app 啊,你手机操作系统发挥的空间也受限了,这让手机厂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啊,而且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了,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也没了,他们再不抱团取暖,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可能会越来越不好过。

所以,他们不能坐以待毙,抱团向微信发起了反击。

我以前就给大家说过,现在移动互联网只是结束了上半场,但是下半场刚开始。

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流量红利时代,对于应用市场来说更多的是搜索式分发。上半场,用户对 app 是新鲜的,是会愿意主动搜索寻找 app 的。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用户对 app 早已免疫,更多的是场景式分发。

相信现在大家已经能感受到,我们手机里也许装了一大堆 app,但是经常让我们打开的 app 就那么几个,而且大多是头部应用,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新鲜感去体验各种新奇古怪的 app 了,我们只有在特定的场景,才会选择需要的 app,而微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头部 app,现在再也不限于聊天了,它结合小程序,几乎能解决各种场景。

除了场景之外,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力经济」,说白了,只要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那么我能发挥的空间就很大,用户给我创造的价值也更大,其实头条现在的迅猛发展,其实就是靠着「注意力经济」,它的各条产品线,基本都在霸占你的注意力,这就是头条的厉害之处。

所以,九大厂商联合推出快应用,本质上就想让用户买了手机之后,还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让你从操作系统级别来快速打开 app,这跟微信相比,确实是优势,毕竟更快速更直达。但是,微信却比快应用有几个核心优势:

1. 微信小程序跨平台。

快应用只针对 Android 平台,对于开发者而言,其实是增加了新的学习成本,而且也并没有提升开发效率,因为 iOS 的 app 总归是要开发的,但是微信小程序就不一样了,开发好了之后,直接跨平台,这对开发者来说是不友好的,相当于增加了一套新的标准,开发成本提高了。

2. 微信本身自带社交属性

这个才是最大的优势啊。微信自带社交属性,有了关系链,那么决定了在很多场景下只有微信才能做到,比如我要买东西,拼个单,微信上直接发个小程序给好友,我想玩个游戏,同样直接发个小程序邀请好友,而这些,快应用是完全没法做到的。

3. 微信自带支付

以前支付可能只有支付宝,但是现在微信支付完全跟支付宝等同了,有了支付这把利器后,这就是一个商业的闭环啊,这就意味着,用户在我这里的社交、注意力以及商业全在我微信生态之下完成,这个商业的闭环流畅、合理,异常重要。

最后,我再说一个矛盾之处。假设你们家公司本身就有原生 app 的,现在又额外做了一个快应用放在桌面上,如果你是用户的话,你桌面上有两个一样 app 的入口,你会怎么办?你肯定会删除一个啊,要么删除 app,要么删除快应用,因为本质上,你的原生 app 和快应用都在操作系统级别的桌面层级,本身就有竞争关系,这是最大的冲突。

快应用跟原生 app 的优势在于不用安装,但是你的 app 如果真的是用户需要的,在流量越来越便宜,机器配置越来越高的下半场,下载与安装绝对是小问题。而微信小程序跟你的 app 在桌面上没有冲突,小程序在微信生态内有很多原生 app 没法触及的玩法,小程序可以看做是原生 app 在微信生态内的补充,而且基于微信巨大的社交关系链,可以享受微信生态内的传播效应与流量加成。

所以,以上,短期内我认为一些「快应用」可以享受手机厂商的流量扶持,但是长期来看,我对「快应用」持有悲观态度,直接点就是:不看好。

PS: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也许以后会被打脸,仅供参考,静看后续发展。觉得文章不错,可以随手点赞或者转发。

推荐阅读:

送给程序员们的经典电子书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