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的角度思考社区

1,438 阅读5分钟
多数产品经理都有一个社区梦。  
                                                                            --by 某位网红产品经理

01

社区产品是一个工具,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工具。但是获取信息的工具有很多种,比如搜索引擎(谷歌)、推荐(头条)等。那么同样是帮助用户获取信息的工具,社区之所以称之为社区,必然要有一个独有的特征。那我就尝试给社区下一个一般化的定义:社区产品是指基于用户生产信息且分发信息的产品。社区存在的意义在于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虽然我们在讲互联网社区产品,但是社区这个形态在互联网存在之前就已经有了,与人类存在的历史是相同的。包括各种教会、集市、部落等等都可以称之为社区。那回到线上,像知乎、贴吧、豆瓣小组、微博、推特之类的产品就是社区产品。


02

社交和社区往往很难完全区别开来,因为二者都符合上面我对于社区产品的定义,但是社交产品在信息分发上与社区产品是有所不同的,也可以认为是信息分发能力的不同。社交产品中用户一对一的场景更多,而一对多、多对多的场景少。完全一对一的信息分发效率太低,一对多、多对多才能使整个群体的信息流动速度加快。我们来看微信,微信有3个偏社区的功能: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不过毕竟微信是一个社交产品,所以对以上功能加了一些限制:
01 单个微信群最多500人,且加微信群的方式必须是扫有时间期限的二维码,且超过100人则只能通过好友拉群。
02 朋友圈的限制:(1)加好友的上限(5000),(2)只当互为好友时才能看到评论、点赞和消息提醒。
03 公众号中对于发送消息的限制(每日最多一条),读者的评论必须要有作者的审核,你没办法通过公众号的文章详情页进入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页或者获取其他用户的微信号等信息。


因为要维护社交的产品本质,所以在增加社区功能时,微信是非常克制的。当然,这里微信并不是单纯以不是社区为目的,而是作为社交产品的微信,要处理好降低信息噪音的事情,毕竟社区的信息分发能力太强,非常容易产生信息爆炸的现象(想一想朋友圈热文现象),过多的噪音会妨碍用户获取真正在意的社交信息。


03

社区氛围是一个伪概念,有不少产品经理在思考社区时认为「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的。我们从社区的源头说起,上文已经交代,社区是为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那我们从信息需求来思考,诚然,社区对人群是有筛选的,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刷知乎、也不是所有人都去虎扑,对吧。

筛选器是「氛围」吗?不是。

与所有的产品相同,筛选器是「需求」本身。社区是满足某一类人群的信息需求,所以当一个用户对这类信息不感兴趣时,他自然也就不会在这个社区中活跃。具有相同需求的人往往也会具有很多其他的特征,比如对该领域(需求)的喜好、态度、价值观、反馈方式等等。而这些群体的共同特征也一定会通过用户在社区中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表达方式、对内容的鉴别(点赞、评论)等等。群体所有的表现构成了所谓的社区氛围。


04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一直存在,并将永远的存在下去。社区作为满足这个需求的工具,其存在是有其前提的,就是人一直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或者互联网不像如今这么发达时,人们习惯将自身携带的信息转移到纸张上去,比如写成书籍或者报纸。那时,我们就不需要社区了,我们需要的是一座大而全的图书馆或者书城。但是当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将大部分信息转移到网页上时,我们也不太需要社区了,我们需要的是百度和今日头条。社区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信息的生产和分发。无论何时,信息的生产都必须依靠人,但是分发就不一定了,毕竟靠人来做分发严重依赖于用户的活跃和用户量。

社区永远会存在,因为在互联网上,总有一些领域是空白的,需要人去填充信息。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社区的活跃往往不会太高,因为机器分发的效率比人分发高的多,泡社区这个行为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