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可以给医疗领域带来什么 | 腾讯视觉峰会回顾

1,203 阅读6分钟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逐步提高我们智慧生活的指数。健康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关注的问题,倘若AI + 医疗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呢?

在腾讯优图计算机视觉峰会上,开展了一场以智慧医疗为核心的圆桌会议,各方专家进行交流探讨: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乔友林教授:“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子阴道镜的研发,不仅对中国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我还特别期待它能为全球其它的发展中国家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健康产品。世卫组织提出,到2030年的时候,90%的15岁以下的女孩子要打疫苗。70%的35岁以上的妇女,至少要做两次HPV为主导的筛查。两次筛查之后,电子阴道镜就派上用场了。我特别梦想有一天,我们的产品出来之后,全球其它的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好医疗服务的地方,只要有一台简单的设备,基层医生通过AI远程协助,几十秒就可以知道在哪里取样,病变在哪里。我想,这就是中国科学家对全世界的贡献。我期望与腾讯的合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我们也有这样的信心,一定要打造一个健康的产品,一定要得到最严格的科学评估。”

  •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Hamlyn医疗手术机器人中心主任、联合创始人,《科学·机器人》编辑杨广中教授:“从AI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从我个人的理解可以总结为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医疗流程的优化,资源的优化。比如在英国有很多分级诊疗,但是整个流程的优化非常欠缺,这些进展非常多。二是在疾病的诊断和预测方面,今天我们讲的很多图象处理,比如说读片,这也是诊断,尤其是癌症方面,如何预测今后的发展,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方面的数据很多,运用人工智能的确可以减轻很多的工作负担。三是精准医疗,尤其是精准手术方面。因为我们现在发现的病灶越来越早、越来越小,从人眼或者是传统手术角度来做很难精准找出来。如果可以找出很小的病灶,但无法精准的切除掉,这些对病人的康复还是有影响,会复发。这三个方向,是我们团队正在做的,这也是今后AI在医疗方面非常重要的方向。”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学组委员、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岑令平教授:“眼睛获得图像有一个比较优越的地方,很多结构是透明的。晶体到玻璃体,直接看到视网膜、看到眼底、看到神经组织了,所以它获得图像比较容易,它的研究在世界上的进展也比较快。医疗AI用得最广泛的,研究最多的应该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现在的人吃得多了,长胖了,糖尿病很常见,在中国肥胖人群也越来越多。糖尿病会影响眼睛,导致最后失明。当刚刚发病的时候,通过AI进行诊断,发现你糖尿病影响到视网膜了,你需要调控血糖,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提前来看,保住你的视力。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只是其中一种,我们希望可以开发一款可以认识所有眼底病的AI人工智能产品。

从各位专家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 AI 在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辅助疾病诊断:

通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大量的临床影像数据进行学习,训练诊断模型,可以实现对患者的高准确率诊断,起到辅助临床医生的作用。目前报道的成功案例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致盲眼病,皮肤癌,乳腺癌以及宫颈癌等多种疾病的精确诊断。借助 AI 可以减轻医生繁重的工作负担。

手术机器人:

2006 年从国外引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目前,国内已累计开展了 4 万多例机器人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等多种手术。手术机器人有以下优点:一是微创,如心脏外科的医生利用机器人做修理二尖瓣和实施动脉手术,可不用打开肋骨,患者的切口只有 3.7 至5 厘米,而不是传统手术的 20 至 25 厘米切口,如此既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又减少了流血及外伤。二是手术失误少,以前列腺切除术为例,如果手术失误,切断了前列腺周围的神经,可导致阳痿,因此精确切口非常重要,普通前列腺切除术有 25% 到 60% 的患者患阳痿。但是,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术后患者患阳痿的比率很低。将手术机器人运用到手术中,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都是福音。

医学影像分析:

医学影像诊断是医疗重要基础支撑,是临床数据中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然而,CT、核磁等等排队久、医学影像诊断等待时间较长,影像医生负荷严重;由于整体医疗水平和培训水平的限制,医生水平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整体影像诊断的误诊漏诊率难以达到临床需求。所以需要人工智能方法来辅助医生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做出高质量的诊断结果。

现如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 AI 可以给医疗领域带来非常重要的变化。总而言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