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t Make Me Think读后感(一)指导原则

257 阅读3分钟
我们总以为用户会跟我们想的那样浏览我们制作的网页,实际上用户会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就像公园里面有很多小路可供游客行走,他们还是忍不住在绿地上走出一条条路。怎么让用户理解我们的意图,让网页内容给用户实质性的帮助,甚至留住他们,这里面大有学问。这里我引用这方面比较经典的web可用性三定律来简单说明一下。
别让我思考。用户的使用场景是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比较简单,就是他们希望能快速有效地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从大到小,我觉得可以从页面布局、内容标识、文字及指引等你方向上找到可以改进网页用户体验的办法。比如为导航栏,搜索框位置,人们习惯了它们的位置,如果换了个地方,可能用户一下子懵逼,直接关掉页面;再比如相关性的文字没有在空间上也关联,会导致他们难以理解,甚至让他们去琢磨,也会损失一部分用户;当然,又臭又长的文字没谁愿意看,特别是移动端用户更是不可接受…可以优化的场景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不过首先得重视你的设计是否能够自我解释,要做到这一点,无妨假设你是一个小白用户,试试能不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内容,而且查找过程是否高效舒适,甚至愿意为它打广告,能达到这些,这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点击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需思考、明确无误的选择。我刚入前端的时候,以为链接元素A就是简单的导向另一个网页,功能很简单,没什么值得重视的。但是后来发现用户并不知道可以点击,直接跳过了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这个场景在电商的购物文章里面经常见到。要让用户理解,就得让链接无歧义,比如按钮的形状、颜色、阴影等等,最好就是他们之前用过的东西。

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在PC端的时代,可能这一点重要性还不怎么明显,但是在移动端盛行的今天,如果还是在你的网站上,写上又臭又长的说明性文字,用户很有可能因为难读而直接略过,没有达到设计者预期的目的。文字当然有精简的方法,比如减去不必要的冗余信息,当然如果文字不能缩减,最好是能把文字以多种方式表达,甚至分批次显示,让用户感知更轻松。

这三条原则里面,“别让我思考”是最重要的,它是其他原则的基石。我们不能假设用户是耐心的,理解力强的,甚至是视力好的人,如果能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能想到多样的用户群体及用户场景,那么我们的用户数量也会比预期的会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