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和他的核事业

1,027 阅读16分钟

前言

从老一辈的科学家身上寻找越来越难见到的精神,我感觉经济腾飞的数十年,创造了物质生活的富裕,却也让很多宝贵的精神遗失。

几十年前国内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数学大师,也将中国带入了世界数学一流的行列,而如今国内的学术却经常被数学大师丘成桐批。近期还有翟某北大学术造假,可以肯定国内学术的这种情况很多。

为此我看了很多老科学家的故事,有我觉得是华人中最天才的钱学森和杨振宁,也有其他著名科学家,包括华罗庚、钱三强、邓稼先、吴有训、周培源、陈景润、竺可桢、童弟周、李四光、袁隆平、束星北等等。

邓稼先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扔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

出身

邓稼先出身在书香门第,祖先邓石如是清朝乾隆使其的书法、篆刻大事,他的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学家。1907年,邓以蛰刚满15岁便到日本京东早稻田大学攻读文学,一年后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和美学。1913年邓以蛰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聘为哲学系教授,后到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家庭教育

邓稼先父亲从小对其要求极其严格,因为邓以蛰学贯中西,所以要求邓稼先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求其阅读世界名著、学习英文数学。七岁时便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爱之路》中小鸟和猎人的故事,小鸟为了争得一片蓝天,把竹笼撞破了,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倒在竹笼外丢了自己的性命。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与杨振宁之父杨武之祖籍都是安徽,是多年的至交,在清华园是邻居,关系甚好。七七事件爆发后,北大清华大多师生都迁往西南。邓稼先也因为摔了日伪政府的旗被狗腿子发现而被迫离开北平,到大后方昆明,北大清华也迁到那里。

西南联大

1941年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西南联大是一所特殊的学习,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南迁昆明后联合兴办。这里汇聚了许多著名教授,有为证实康普顿效应做出贡献的吴有训,有参加测试普朗克常数的叶企孙,有证实正电子存在的赵忠尧,还有吴大猷、王竹溪等大师。西南联大相当有名,包括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邓稼先也刚好在日本投降那天拿到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毕业文凭。1946年回到阔别6年的北平,成为北大物理系助教,那年他刚满22岁,是北大最年轻的助教。

与杨振宁的友谊

杨振宁比邓稼先大2岁,其父杨武之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再清华任教。杨振宁是公认的机灵鬼,而邓稼先则以待人忠厚而赢得邓老憨的绰号。

当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时,杨振宁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他们经常互相讨论问题,彼此帮助,互相鼓励。当时在日本战机的狂轰滥炸下,这两个未来的科学巨星仍然在讨论复杂的原子世界。抗战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普渡大学

1947年,邓稼先为了能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邓稼先决定留学美国,他顺利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在去美国后得到了杨振宁的很大帮助,杨振宁帮他选择适合的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并在经济上给予了帮助。对于美国大学,一般有“清华认麻省,交大认普渡”之说。

普渡大学最著名的就是物理系,在整个欧美都很有名气。邓稼先拜见了自己的导师德哈尔,表达了原子武器的见解,并且隐藏了为中国国防建设的真实想法,只是表达了自己对核物理学的极大兴趣。最终德哈尔当即同意邓稼先由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这在普渡大学史无前例。

刚26岁的他就已经拿到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邓稼先天资聪慧,只用了一年零十个月就取得成果,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

回国

邓稼先在1948年前往美国,两年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邓稼先激动不已,在自己活得博士学位仅9天后就毫不犹豫地谢绝了恩师和好友的挽留,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回国。

收获爱情

邓稼先与许鹿希的爱情让无数人羡慕不已,他们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两家是邻居。在邓稼先去美国留学前他们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但没有挑明。此时的许鹿希在北京医学院学习,功课紧所以两人没有通过信。

1953年,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作为主婚人,两人结了婚,此时邓稼先29岁,许鹿希25岁。结婚很朴素,没有婚纱没有花车,就是请了同事朋友在七八十平方米教室里吃点小饼,念念诗唱唱歌玩玩游戏。

原子弹研制

1956年,毛泽东正式宣告开始原子弹研制工作,为了抵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军事讹诈和战争挑衅,中国必须花费大力气研制原子弹。

邓稼先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原子弹研究的伟大科学家之一,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主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钦点。周恩来总理尝试向苏联寻求帮助,签订了援华协议。

1958年,核工业部部长要求钱三强寻找核物理研究人才,钱三强推荐的第一批名单中,邓稼先即是首选人物,当时邓稼先才34岁。

钱三强跟邓稼先说要放一个大炮仗,邓稼先的任务是先跟着苏联来华专家学习,弄懂教学模型弹,另外还要翻译莫斯科运来的一车皮资料。几个大学毕业生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研究原子核理论,在北京市北郊的高粱地就是中国的曼哈顿工程基地。当时条件艰难到,需要研究人员与施工队一起砍高粱运砖石搬水泥钢筋。

邓稼先当时主要用戴维斯的《中子运输原理》、泽尔多维奇的《爆震原理》和普朗特的《超音束流与冲击波》作为“扫盲班”的课本。

由于原子弹是当时最高的军事机密,苏联专家只允许核工业部部长宋任穷、副部长钱三强等5人听课,课上也不准做记录,很快苏联专家被勒令召回。“科学是做研究的,正式是做社会工作的,科学不能独立于政治外压,往往受制于政治。”

家庭

1958年邓稼先女儿才4岁,儿子才2岁,接到任务后,回家与妻子的对话如下。

“我要调动工作。”
“调哪儿去?”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
“这不行。”

许鹿希十分难过,邓稼先说如果做好了这件事,这一生就活得有价值,后面又说了为了它死了也值得。听了这些话许鹿希心痛万分,到最后许鹿希还是对他说“我支持你!”

五九六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是“五九六”,它有自己深刻的含义。当时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领海建立联合舰队并设立卡波电台,想在中国建立霸权,面对这一无理要求,毛泽东断然拒绝。

1959年6月,苏联无理由撤走所有对华援助,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这个黑色的年月,为了激励全国人民发愤图强,中国将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定为“五九六”。

只能靠自己,靠别人靠不住。钱三强给邓稼先下达了相关规定: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由邓稼先领导的研究室承担。邓稼先称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邓稼先所在的核武器研究所在荒凉的大漠上,海拔3200多米,平均气温零下四度,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每次实验邓稼先都亲临一线,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十年,15次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准备迎接“小太阳”

1964年秋季,大漠中建起了很多铁塔、公路、铁路和飞机跑道。还有一座座装备、实验、检测、总装原子弹的建筑。这便是罗布泊的马栏镇。马栏镇是中国大西北一个偏远的小地方,最大比例地图都找不到它。

此时美国探测卫星也在太空监视着中国核武研究的动态,将拍到的照片传给美国国防部和联邦调查局。中国将起爆第一颗原子弹,这样美国总统约翰逊深感不安。

美国总统再也按奈不住,拨通了通往克里姆林宫的电话专线,这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之间在出现核危机时对话用的。美国政府企图拼凑新月形包围圈,对中国施压,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扼杀在襁褓之中。大批美国军队开到台湾,核潜艇也开到中国沿海,妄图用物理逼迫中国政府放弃核试验。

起爆“小太阳”

自从楼兰国灭亡后,1600多年来,罗布泊一直都是荒芜。中国核试验部队的到来使得这片土地重新沸腾起来。

1964年10月14日,周总理下令所有核装置就位。第一颗原子弹重达3吨,铁塔高30米,3000台检测仪器,雷达系统对数百平方千米禁区实行空中警戒。

10月16日,万事俱备,周总理下令准备起爆。15时正,一棵红色的硕大的火球冉冉升起,直冲云天,千倍于太阳的强光照耀着大漠,几秒之后一团美妙无比的蘑菇云升起。这是毁灭,也是新生。6年的心血,换了了震撼世界的几秒钟。

一颗小小的原子弹引起的世界性变化,在若干年后体现出来,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总理紧紧握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与周总理仅仅握手。。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国际上任何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较量,实质都是实力的较量。中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正印证了这点。

在国家经济甚为困难的时期,中国人勒紧了裤腰带,才将原子弹研制出来。体现中国人科学求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整个过程有多艰辛困难,只有邓稼先的科研团队最清楚。

氢弹

原子弹爆炸后不久,周总理就通知刘西尧、钱三强和邓稼先,准备搞氢弹。氢弹比原子弹复杂得多。原子弹考原子核一连串的裂变,产生巨大能量。而氢弹则恰恰相反,它需要把两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在聚合的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

当时只有美英苏试验了氢弹,对于氢弹,除了知道需要达到的TNT当量,其它一无所知,到1965年5月,邓稼先等人走了不少弯路,不断推到重来,一时陷入死胡同。知道不久于敏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便是著名的于敏构型。于敏则被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朝永振一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誉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同时也被大家称为“中国氢弹之父”。1967年6月,氢弹的成功爆炸再次升起蘑菇云。

费米被美国称为“原子弹之父”,而周总理称赞邓稼先为中国的费米,费米在原子弹爆炸时为了尽快测试原子弹威力数据,冲出掩体,扬手撒出一塌纸片,表现了其对事业的忘我精神,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受到原子弹辐射,54岁便与世长辞。邓稼先也一样,经常出现在最前线,最终也是因为辐射享年62岁。

28年后的重逢

1986年6月4日,《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两弹一星邓稼先”的长篇报道,邓稼先为了研制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与爱人许鹿希分别28年,隐姓埋名,艰苦创业,谱写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党中央国务院对邓稼先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表示崇高敬意。许鹿希和亲友都激动万分,伤心落泪,为了支持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28年来默默承受了一切。

但见面不久,邓稼先就被检查出癌症,对于许鹿希无异于晴天霹雳。邓稼先拉着妻子的手只是说知道这天会到来,但没想到这么快。死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让人的心灵得以精华的美学问题。许鹿希无言以对,唯有以泪洗面。他劝慰道:“希希,不要难过。生命来自大地,最后又回到大地,这是很自然的事。”

最后几年

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疾病缠身,但仍然不辞辛劳,呕心沥血进行新一代核武器的研究,用生命的余晖照亮中国新一代核武的研究之路。1984年,中国的中子弹实验成功,为此,邓稼先第四次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此时辐射已经对他的身体产生严重影响,但他为了工作仍然不肯住院。邓稼先说很多事情没做完,住院不踏实,核试验是他的心病,不能带着心病住在医院。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住院,但他仍然不停止工作,他想趁住院期间完成他的原子核理论的工具书,他将其命名为“群论”。此外,他还计划给党中央写一份关于发展尖端武器的建议书。

罗素在《怎样做老人》中写道:“一个人的存在就像是一条河流,开始很小,在狭窄的峡谷中流动,慢慢地流出峡谷变得汹涌奔腾,冲过巨石,越过瀑布,河面渐渐地变宽了,两岸渐渐后退,河水流动更平静了,最后滔滔不绝地汇入大海,还无痛苦地失去了它的存在。同样,生命之河也有自己的韵律,每个人也都应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调整好自己的琴弦,求得与这一韵律合拍,使生命的乐曲更圆润,更和谐。”

邓稼先的病已经到晚期,经常疼痛难忍,只能用止痛药减轻痛苦,放疗化疗无明显效果。此时其他三个核大国已经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核爆炸,而中国还不行,西方国家不断遏制中国核发展。邓稼先后期身体不停地出血,还坚持坐在橡皮圈上写建议书,身上注射止痛针针孔密密麻麻,皮肉扎烂了。最终完成了给党中央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详细提出中国此后10年核武器的研究目标及实现具体途径。在这份建议书的指导下,接下来的10年,中国也达到了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核爆炸的水平。

身殒名留史永存

邓稼先走得无憾,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两弹的出现让中国更加强大。当时杨振宁从美国赶回来,想最后一次见见儿时玩伴。还问到奖金的事,邓稼先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这是真的,原子弹特等奖奖金1万元,平均分配下来,每人10元钱。

邓稼先最后留给许鹿希的两句话是“苦了你了”、“死而无憾”。前句是表达了对许鹿希的歉意和担心,后一句是说他自己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一生没有虚度。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邓稼先走后的23年终,许鹿希投入大量的精力,采访了100多人,写出了《邓稼先传》。她迫切想弄清楚在邓稼先缺失的28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事。

-------------推荐阅读------------

我的开源项目汇总(机器&深度学习、NLP、网络IO、AIML、mysql协议、chatbot)

为什么写《Tomcat内核设计剖析》

2018汇总数据结构算法篇

2018汇总机器学习篇

2018汇总Java深度篇

2018汇总自然语言处理篇

2018汇总深度学习篇

2018汇总JDK源码篇

2018汇总Java并发核心篇

2018汇总读书篇


跟我交流,向我提问: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