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学习(七)Spring boot配置slf4j+logback日志框架

6,618 阅读22分钟

前言

对于一个web项目来说,日志框架是必不可少的,日志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发以及维护过程中快速的定位错误。相信很多人听说过slf4j,log4j,logback,JDK Logging等跟日志框架有关的词语,所以这里也简单介绍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文章首发于个人博客:【www.xiongfrblog.cn

关系

首先slf4j可以理解为规则的制定者,是一个抽象层,定义了日志相关的接口。log4j,logback,JDK Logging都是slf4j的实现层,只是出处不同,当然使用起来也就各有千秋,这里放一张网上的图更明了的解释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logback是直接实现的slf4j,而其他的中间还有一个适配层,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logbackslf4j的作者是一个人。关于这几个框架详细介绍信息,在网上找到一篇讲解的通俗易懂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传送门】

为什么使用slf4j+logback

我使用这个框架是因为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用的这个,后来在网上了解到slf4j+logback也确实当下最流行的日志框架,并且自己用着也确实很顺手,也就一直用了下来,关于这个框架相比于其它日志框架的优势,因为我没用过其它的框架,这里也就不做那误人子弟的事了,也只是在网上做过了解,这里给出一篇介绍的比较详细的博文【传送门】

在Spring boot中使用slf4j+logback日志框架

添加配置文件

Spring boot使用是非常方便的,不需要我们有什么额外的配置,因为Spring boot默认支持的就是slf4j+logback的日志框架,想要灵活的定制日志策略,只需要我们在src/main/resources下添加配置文件即可,只是默认情况下配置文件的命名需要符合以下规则:

  • logback.xml
  • logback-spring.xml

其中logback-spring.xml是官方推荐的,并且只有使用这种命名规则,才可以配置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日志策略这一功能。

配置文件详解

首先介绍配置文件的关键节点:

框架介绍

<configuration>:根节点,有三个属性:

  1. scan:当配置文件发生修改时,是否重新加载该配置文件,两个可选值true or false,默认为true
  2. scanPeriod:检测配置文件是否修改的时间周期,当没有给出时间单位时默认单位为毫秒,默认值为一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属性只有在scan属性值为true时才生效。
  3. debug:是否打印loback内部日志信息,两个可选值true or false,默认为false

根节点<configuration>有三个重要的子节点,正是这三个子节点的不同组合构成配置文件的基本框架,使得logback.xml配置文件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 <appender>:定义日志策略的节点,一个日志策略对应一个<appender>,一个配置文件中可以有零个或者多该节点,但一个配置文件如果没有定义至少一个<appender>,虽然程序不会报错,但就不会有任何的日志信息输出,也失去了意义,该节点有两个必要的属性:

    1. name:指定该节点的名称,方便之后的引用。
    2. class:指定该节点的全限定名,所谓的全限定名就是定义该节点为哪种类型的日志策略,比如我们需要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就需要指定class的值为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需要将日志输出到文件,则class的值为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等,想要了解所有的appender类型,可以查阅官方文档【传送门】
  • <logger>:用来设置某个包或者类的日志打印级别,并且可以引用<appender>绑定日志策略,有三个属性:

    1. name:用来指定受此<logger>约束的包或者类。
    2. level:可选属性,用来指定日志的输出级别,如果不设置,那么当前<logger>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3. additivity:是否向上级传递输出信息,两个可选值true or false,默认为true

在该节点内可以添加子节点<appender-ref>,该节点有一个必填的属性ref,值为我们定义的<appender>节点的name属性的值。

  • <root>:根<logger>一个特殊的<logger>,即默认name属性为root<logger>,因为是根<logger>,所以不存在向上传递一说,故没有additivity属性,所以该节点只有一个level属性。

介绍了根节点的三个主要的子节点,下面再介绍两个不那么重要但可以了解的子节点:

  • <contextName>:设置上下文名称,每个<logger>都关联到<logger>上下文,默认上下文名称为default,但可以使用设置成其他名字,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记录,一旦设置,不能修改,可以通过 %contextName 来打印日志上下文名称,一般来说我们不用这个属性,可有可无。
  • <property>:用来定义变量的节点,定义变量后,可以使${}来使用变量,两个属性,当定义了多个<appender>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1. name:变量名
    2. value:变量值

好了,介绍了上边的节点我们就已经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配置文件框架了,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一般根节点不需要写属性了,使用默认的就好 -->
<configuration>

    <contextName>demo</contextName>
    
    <!-- 该变量代表日志文件存放的目录名 -->
    <property name="log.dir" value="logs"/>
    <!-- 该变量代表日志文件名 -->
	<property name="log.appname" value="eran"/>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的appender,名称为STDOUT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 内容待定 -->
    </appender>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名称为FILE_LOG -->
    <appender name="FILE_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 内容待定 -->
    </appender>
  
    <!-- 指定com.demo包下的日志打印级别为INFO,但是由于没有引用appender,所以该logger不会打印日志信息,日志信息向上传递 -->
    <logger name="com.demo" level="INFO"/>
  
    <!-- 指定最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DEBUG,并且绑定了名为STDOUT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configuration>

上面搭建了框架,定义了一个输出到控制台的ConsoleAppender以及输出到文件的FileAppender,下面来细说这两个最基本的日志策略,并介绍最常用的滚动文件策略的RollingFileAppender,这三种类型的日志策略足够我们的日常使用。

输出到控制台的ConsoleAppender的介绍:

先给出一个demo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的appender,名称为STDOUT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ConsoleAppender的功能是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有一个<encoder>节点用来指定日志的输出格式,在较早以前的版本还有一个<layout>节点也是相同的作用,但是官方推荐使用encoder节点,所以这里我们介绍encoder节点即可。

<encoder>节点介绍

该节点主要做两件事:

  • 把日志信息转换成字节数组
  • 将字节数组写到输出流

该节点的子节点<pattern>作用就是定义日志的格式,即定义一条日志信息包含哪些内容,例如当前时间,在代码中的行数线程名等。需要哪些内容由我们自己定义,按照%+转换符的格式定义,下面列出常用的转换符:

  • %date{}:输出时间,可以在花括号内指定时间格式,例如-%data{yyyy-MM-dd HH:mm:ss},格式语法和java.text.SimpleDateFormat一样,可以简写为%d{}的形式,使用默认的格式时可以省略{}
  • %logger{}:日志的logger名称,可以简写为%c{},%lo{}的形式,使用默认的参数时可以省略{},可以定义一个整形的参数来控制输出名称的长度,有下面三种情况:
    1. 不输入表示输出完整的<logger>名称
    2. 输入0表示只输出<logger>最右边点号之后的字符串
    3. 输入其他数字表示输出小数点最后边点号之前的字符数量
  • %thread:产生日志的线程名,可简写为%t
  • %line:当前打印日志的语句在程序中的行号,可简写为%L
  • %level:日志级别,可简写为%le,%p
  • %message:程序员定义的日志打印内容,可简写为%msg,%m
  • %n:换行,即一条日志信息占一行

介绍了常用的转换符,我们再看看上边的例子中我们定义的格式: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日志的格式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我们在最前面加了[eran]的字符串,这里是我个人的使用习惯,一般将项目名统一展现在日志前边,而且在每个转换符之间加了空格,这更便于我们查看日志,并且使用了>>字符串来将%msg分割开来,更便于我们找到日志信息中我们关注的内容,这些东西大家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输出到文件的FileAppender

先给出一个demo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名称为FILE_LOG -->
<appender name="FILE_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D:/test.log</file>
    <append>true</append>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FileAppender表示将日志输出到文件,常用几个子节点:

  • <file>:定义文件名和路径,可以是相对路径 , 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 如果路径不存在则会自动创建
  • <append>:两个值truefalse,默认为true,表示每次日志输出到文件走追加在原来文件的结尾,false则表示清空现存文件
  • <encoder>:和ConsoleAppender一样

显而易见,样例中我们的日志策略表示,每次将日志信息追加到D:/test.log的文件中。

滚动文件策略RollingFileAppender介绍

按时间滚动TimeBasedRollingPolicy

demo如下:

<appender name="ROL-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滚动策略,按照时间滚动 TimeBasedRollingPolicy-->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
  	<!--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
  	<maxHistory>7</maxHistory>
  	<!--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
  </rollingPolicy>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llingFileAppender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日志类型,表示滚动纪录文件,先将日志记录到指定文件,当符合某种条件时,将日志记录到其他文件,常用的子节点:

  • <rollingPolicy>:滚动策略,通过属性class来指定使用什么滚动策略,最常用是按时间滚动TimeBasedRollingPolicy,即负责滚动也负责触发滚动,有以下常用子节点:

    1. <fileNamePattern>:指定日志的路径以及日志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一般根据日志文件名+%d{}.log来命名,这边日期的格式默认为yyyy-MM-dd表示每天生成一个文件,即按天滚动yyyy-MM,表示每个月生成一个文件,即按月滚动
    2. <maxHistory>:可选节点,控制保存的日志文件的最大数量,超出数量就删除旧文件,比如设置每天滚动,且<maxHistory> 是7,则只保存最近7天的文件,删除之前的旧文件
    3. <encoder>:同上
    4. <totalSizeCap>:这个节点表示设置所有的日志文件最多占的内存大小,当超过我们设置的值时,logback就会删除最早创建的那一个日志文件。

以上就是关于RollingFileAppender的常用介绍,上面的demo的配置也基本满足了我们按照时间滚动TimeBasedRollingPolicy生成日志的要求,下面再介绍一种常用的滚动类型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即按照时间和大小来滚动。

按时间和大小滚动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

demo如下:

<appender name="ROL-SIZE-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 单个文件的最大内存 -->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
        <maxHistory>7</maxHistory>
        <!--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
    </rollingPolicy>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仔细观察上边demo中的<fileNamePattern>会发现比TimeBasedRollingPolicy中定义的<fileNamePattern>多了.%i的字符,这个很关键,在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中是必不可少的。

上边的demo中多了一个<maxFileSize>节点,这里介绍下,其他的节点上边已经解释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maxFileSize>:表示单个文件占用的最大内存大小,当某个文件超过这个值,就会触发滚动策略,产生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日志过滤

级别介绍

在说级别过滤之前,先介绍一下日志的级别信息:

  •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上述级别从上到下由低到高,我们开发测试一般输出DEBUG级别的日志,生产环境配置只输出INFO级别甚至只输出ERROR级别的日志,这个根据情况而定,很灵活。

过滤节点<filter>介绍

过滤器通常配置在Appender中,一个Appender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过滤器,有多个过滤器时按照配置顺序依次执行,当然也可以不配置,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需要配置,但是有的情况下又必须配置,所以这里也介绍下常用的也是笔者曾经使用过的两种过率机制:级别过滤器LevelFilter和临界值过滤器ThresholdFilter

在此之前先说下<filter>的概念,首先一个过滤器<filter>的所有返回值有三个,每个过滤器都只返回下面中的某一个值:

  • DENY:日志将被过滤掉,并且不经过下一个过滤器
  • NEUTRAL:日志将会到下一个过滤器继续过滤
  • ACCEPT:日志被立即处理,不再进入下一个过滤器
级别过滤器LevelFilter

过滤条件:只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格式如下: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INFO</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 <level>:日志级别
  • <onMatch>:配置满足过滤条件的处理方式
  • <onMismatch>:配置不满足过滤条件的处理方式

就如上边的demo中的配置一样,设置了级别为INFO,满足的日志返回ACCEPT即立即处理,不满足条件的日志则返回DENY即丢弃掉,这样经过这一个过滤器就只有INFO级别的日志会被打印出输出。

临界值过滤器ThresholdFilter

过滤条件:只处理INFO级别之上的日志,格式如下: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当日志级别等于或高于临界值时,过滤器返回NEUTRAL,当日志级别低于临界值时,返回DENY

带过滤器的<Appender>

下面给出一个带过滤器的<Appender>:

<appender name="ROL-SIZE-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 单个文件的最大内存 -->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
        <maxHistory>7</maxHistory>
        <!--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
    </rollingPolicy>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 只处理INFO级别以及之上的日志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 只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INFO</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appender>

上边的demo中,我们给按时间和大小滚动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的滚动类型加上了过滤条件。

异步写入日志AsyncAppender

都知道,我们的日志语句是嵌入在程序内部,如果写入日志以及程序执行的处于一个串行的状态,那么日志的记录就必然会阻碍程序的执行,加长程序的响应时间,无疑是一种极为损耗效率的方式,所以实际的项目中我们的日志记录一般都用异步的方式来记录,这样就和主程序形成一种并行的状态,不会影响我们程序的运行,这也是我们性能调优需要注意的一个点。

AsyncAppender并不处理日志,只是将日志缓冲到一个BlockingQueue里面去,并在内部创建一个工作线程从队列头部获取日志,之后将获取的日志循环记录到附加的其他appender上去,从而达到不阻塞主线程的效果。因此AsynAppender仅仅充当事件转发器,必须引用另一个appender来写日志。

<appender name ="ASYNC" class= "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 不丢失日志.默认的,如果队列的80%已满,则会丢弃TRACT、DEBUG、INFO级别的日志 -->  
    <discardingThreshold >0</discardingThreshold>  
    <!-- 更改默认的队列的深度,该值会影响性能.默认值为256 -->  
    <queueSize>512</queueSize>  
    <!-- 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  
    <appender-ref ref ="FILE_LOG"/>
</appender>

常用节点:

  • <discardingThreshold>:默认情况下,当BlockingQueue还有20%容量,他将丢弃TRACEDEBUGINFO级别的日志,只保留WARNERROR级别的日志。为了保持所有的日志,设置该值为0
  • <queueSize>:BlockingQueue的最大容量,默认情况下,大小为256
  • <appender-ref>: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logger><root>节点介绍

上边花费了很长的篇幅介绍了<appender>的相关内容,现在来详细介绍下<logger>节点以及<root>节点的相关内容。

上文已经简单介绍了<logger>节点的属性以及子节点,这里我们就举例来说明在logback-spring.xml文件中,该节点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他的运行原理,看下边的demo

首先在这里给出项目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定义两个<logger>以及<root>

<!-- logger1 -->
<logger name="com.example"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STDOUT" />
</logger>

<!-- logger2 -->
<logger name="com.example.demo.controller"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logger>

<!-- 指定最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DEBUG,并且绑定了名为STDOUT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当存在多个<logger>时,会有父级子级的概念,日志的处理流程是先子级再父级,当然<root>是最高级别,怎样区分级别大小呢,根据name属性指定的包名来判断,包名级别越高则<logger>的级别越高,跟我们定义<logger>的顺序无关。

上边我们定义了logger1logger2,很明显看出logger1logger2的父级,以本例给出多个<logger><root>之间的执行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图看着一目了然,这里就不再赘述,只是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一般都不让<logger>输出日志,统一放在<root>节点中输出,所以一般不给<logger>节点添加<appender>,当然这个按实际需要可以灵活配置。

配置profile

profile即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日志策略,这里举例开发和生产环境:

<!-- 开发环境输出到控制台 -->
<springProfile  name="dev">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springProfile>

<!-- 生产环境输出到文件 -->
<springProfile  name="prod">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FILE_LOG" />
    </root>
</springProfile>

可以看到我们只需要在<root>节点的外边再套一层<springProfile>就可以了,并且指定name属性的值,在配置文件里边配置好之后,怎么启用,这里介绍两种方式:

  1. 执行jar包时添加参数:
java -jar xxx.jar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1. 在项目的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添加: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整合

最后将所有的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的appender,名称为STDOUT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pattern>[%contextName]%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名称为FILE_LOG -->
    <appender name="FILE_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D:/test.log</file>
        <append>true</append>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按时间滚动产生日志文件 -->
    <appender name="ROL-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滚动策略,按照时间滚动 TimeBasedRollingPolicy-->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
      	<!--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
      	<maxHistory>7</maxHistory>
      	<!--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
      </rollingPolicy>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按时间和文件大小滚动产生日志文件 -->
    <appender name="ROL-SIZE-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 单个文件的最大内存 -->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
            <maxHistory>7</maxHistory>
            <!--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
        </rollingPolicy>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encoder>
        
        <!-- 只处理INFO级别以及之上的日志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 只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INFO</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appender>
    
    <!-- 异步写入日志 -->
    <appender name ="ASYNC" class= "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 不丢失日志.默认的,如果队列的80%已满,则会丢弃TRACT、DEBUG、INFO级别的日志 -->  
        <discardingThreshold >0</discardingThreshold>  
        <!-- 更改默认的队列的深度,该值会影响性能.默认值为256 -->  
        <queueSize>512</queueSize>  
        <!-- 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  
        <appender-ref ref ="FILE_LOG"/>
    </appender>
    
    
    <!-- 指定com.demo包下的日志打印级别为DEBUG,但是由于没有引用appender,所以该logger不会打印日志信息,日志信息向上传递 -->
    <logger name="com.example" level="DEBUG"></logger>
    <!-- 这里的logger根据需要自己灵活配置 ,我这里只是给出一个demo-->
    
    <!-- 指定开发环境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DEBUG,并且绑定了名为STDOUT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
    <springProfile  name="dev">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springProfile>
    
    <!-- 指定生产环境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INFO,并且绑定了名为ASYNC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异步输出到文件 -->
    <springProfile  name="prod">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ASYNC" />
        </root>
    </springProfile>
</configuration>

代码中使用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上边介绍了怎么配置logback-spring.xml配置文件,下面介绍怎么在项目中引入日志对象,以及怎么使用它输出日志,直接上代码:

package com.example.demo.controller;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etho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Log {

	private final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estLog.class);
	
	
	@RequestMapping(value="/log",method=RequestMethod.GET)
	public void testLog() {
		log.trace("trace级别的日志");
		log.debug("debug级别日志");
		log.info("info级别日志");
		log.warn("warn级别的日志");
		log.error("error级别日志");
	}
}

在每一个需要使用日志对象的方法里边都要定义一次private final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xxx.class);其中xxx代指当前类名,如果觉得这样很麻烦,也可以通过@Slf4j注解的方式注入,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添加pom依赖并且需要安装lombok插件,这里就不概述了,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google

结语

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更新了,春节期间休息没写,节后一直加班,每天到家都差不多十点多了,从上周开始每天抽点时间写完这一篇博客,自认为写的还算详细,一方面是自己的加深印象,因为这一类的配置文件在实际的项目中不会每次都去配置,就拷贝粘贴一直用的,很多概念也早就忘记了,借着这次机会自己再巩固下,分享出来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点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