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Router history模式的配置方法及其原理

19,798 阅读4分钟

始发于我的博客 ryougifujino.com

vue-router分为hashhistory模式,前者为其默认模式,url的表现形式为http://yoursite.com#home,比较难看。后者的url表现形式为http://yoursite.com/home,比较美观。
但如果要使用history模式,我们需要在后端进行额外配置。本文将讨论如何配置以及为什么要这样配置。

history模式的配置方法

我们来看看官方文档是教我们怎么配置的:HTML5 History 模式

首先要将mode设置为history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然后设置后端(这里采用的nginx):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

然后就......没了!显然官方的教程讲的比较简略,并且我们参照这个教程实际上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

history模式的配置实践及原理

强烈建议:阅读这部分之前,先看一下nginx的这部分文档这部分文档

既然官方文档教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按照它说的来实践一下。

只配置前端的情况

首先,我们将mode设置为history,但不配置后端。然后,假如我们的路由是长这个样子的:

const routes = [
    {path: '/home', component: Home},
    {path: '/', redirect: '/home'}
];

我们用nginx部署项目,然后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8080(这里配置的端口是8080),你会发现地址栏之后会变为http://localhost:8080/home,并且看起来一切正常,似乎路由也可以正常切换而不会发生其他问题(实际上会发生问题,后面会进行讨论)。看起来好像不需要按官网告诉我们的那样配置后端也能实现history模式,但如果你直接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8080/home,你会发现你获得了一个404页面。

那么http://localhost:8080为什么可以(部分)正常显示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你访问http://localhost:8080时,静态服务器(这里是nginx)会默认去目标目录(这里为locationroot所指定的目录)下寻找index.html(这是nginx在端口后没有额外路径时的默认行为),目标目录下有这个文件吗?有!然后静态服务器返回给你这个文件,配合vue-router进行转发,自然可以(部分)正常显示。
但如果直接访问http://localhost:8080/home,静态服务器会去目标目录下寻找home文件,目标目录下有这个文件吗?没有!所以自然就404了。

配置后端

为了达到直接访问http://localhost:8080/home也可以成功的目的,我们需要对后端(这里即nginx)进行一些配置。

首先想想,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在传统的hash模式中(http://localhost:8080#home),即使不需要配置,静态服务器始终会去寻找index.html并返回给我们,然后vue-router会获取#后面的字符作为参数,对前端页面进行变换。

类比一下,在history模式中,我们所想要的情况就是:输入http://localhost:8080/home,但最终返回的也是index.html,然后vue-router会获取home作为参数,对前端页面进行变换。那么在nginx中,谁能做到这件事呢?答案就是try_files

首先看一下try_files的语法:try_files file ... uri;
然后看一下官方文档对它的介绍:

Checks the existence of files in the specified order and uses the first found file for request processing; the 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n the current context. The path to a file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file parameter according to the root and alias directives. It is possible to check directory’s existence by specifying a slash at the end of a name, e.g. “$uri/”. If none of the files were found, an internal redirect to the uri specified in the last parameter is made.

大意就是它会按照try_files后面的参数依次去匹配root中对应的文件或文件夹。如果匹配到的是一个文件,那么将返回这个文件;如果匹配到的是一个文件夹,那么将返回这个文件夹中index指令指定的文件。最后一个uri参数将作为前面没有匹配到的fallback。(注意try_files指令至少需要两个参数)

拿我自己的网站举个例子:

location / { 
        root            /data/www/rf-blog-web; 
        index           index.html;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

$uri是nginx中的变量,比如我访问的网址是http://localhost:8080/home,那么它就代表的/home

rf-blog-web这个目录中,没有子目录,只有一个index.html和一些压缩后的名称是hash值的.js文件。当我们请求http://localhost:8080/home这个地址时,首先查找有无home这个文件,没有;再查找有无home目录,也没有。所以最终会定位到第三个参数从而返回index.html,按照这个规则,所有路由里的url路径最后都会定位到index.htmlvue-router再获取参数进行前端页面的变换,至此,我们已经可以通过http://localhost:8080/home这个地址进行成功地访问了。
$uri这个参数的作用其实是匹配那些.js文件用的,而$uri/在这个例子中并没有多大用,实际上是可以去掉的。

history模式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将我的项目(在路由中用了懒加载)改为history模式的过程中,有时候发现会出现chunk加载出错的情况,打开chrome的network发现那个chunk加载404了,是因为请求的url中多了一层路径。我在这里发现了解决方案。

LinusBorg说,因为在history模式中切换路由时,我们是真正改变了页面的url路径,所以webpack的runtime会认为它位于example.com/some/path。如果publicPath是设置的相对路径,那么webpack加载chunk时可能会变成example.com/some/path/static/js/3.js这样的路径,然而chunk的真正路径是example.com/static/js/3.js,所以我们需要将publicPath设置为绝对路径(publicPath: '/')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