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以及在 Android 中的应用

2,906 阅读7分钟

前言

这几天在重新阅读 Okhttp 源码的时候,看到了 Okhttp Interceptor 的应用,想起了责任链模式,于是,动手将自己对责任链模式的理解记录了下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链设计模式

责任链设计模式属于行为设计模式,简单来说,一个请求由链表进行处理(链表上由多个对象组成),具体由那个对象处理,需要根据条件判断。他的处理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从链头开始传递,直到找到处理他的对象为止。

责任链设计模式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请求者与处理者直接耦合度大大降低,他们之间甚至可以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责任链模式的 UML 图。

可以看到,主要有几个角色

  1. 抽象处理者( Handler )角色: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抽象类。如果需要,可以定义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
  2. ConcreteHandler 具体事件处理者,一般来说,他持有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当他不处理目前事件的时候,会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即 successor 处理。
  3. Client 方,即发起方,当我们发起请求的时候,直接交给 Handler 链表去处理即可

例子

我们来模拟一个公司的请假流程,比如说,在公司中,我们平时请假,在 OA 上面发起申请流程,少于 3 天的一般由组长审批即可,大于 3 天的小于 7 天的由部门总经理审批,大于七天的由公司总经理审批。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用责任链模式来设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设计的接口

package com.xj.chain;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
	 * 处理请求
	 * @param dayNums
	 */
	void handleRequest(int dayNums);

	/**
	 * 设置下一个执行者
	 */
	void setSuccesor(Handler handler);

	/**
	 * 获取下一个执行者
	 * @return
	 */
	Handler getNextSucccesor();

}

可以看到,主要有三个方法 handleRequest(int dayNums); 主要用来处理请求,void setSuccesor(Handler handler) 设置下一个执行者,从而形成链表。Handler getNextSucccesor() 获取下一个执行者,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当前处理者不处理该请求,交给下一个处理者。

Leader 类

public class Leader implements Handler {

	public String mName;
	public Handler mNextHandler;
	public int mCouldHandlerNum;

	public Leader(String name, int couldHandlerNum) {
		mName = name;
		mCouldHandlerNum = couldHandlerNum;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Succesor(Handler handler) {
		mNextHandler =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Handler getNextSucccesor() {
		return mNext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dayNums) {
		if (dayNums <= mCouldHandlerNum) {
			System.out.println(mName + " 同意了你的申请, dayNums = " + dayNums);
		} else {
			Handler nextSucccesor = getNextSucccesor();
			if (nextSucccesor != null) {
				nextSucccesor.handleRequest(dayNums);
			} else {
				System.out.println(mName + " 拒绝了你的申请 dayNums = " + dayNums);
			}

		}

	}

}

leader 类,实现了 Handler 接口,主要看 handlerRequest 方法,他封装了一些基本的逻辑

  1. 当请求天数少于 mCouldHandlerNum 即能够处理的最大天数,直接交给当前处理者处理
  2. 否则,交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

Leader 的子类

public class TeamLeader extends Leader {

	public TeamLeader(String name, int couldHandlerNum) {
		super(name, couldHandlerNum);
	}

	
}

public class Departmentdirector extends Leader{

	public Departmentdirector(String name, int couldHandlerNum) {
		super(name, couldHandlerNum);
	}

}


public class GeneralManager extends Leader{

	public GeneralManager(String name, int couldHandlerNum) {
		super(name, couldHandlerNum);
	}

}

可以看到, 这里我们 leader 的子类只重写了构造方法,并没有重写其他方法。这是因为 handleRequest 的基本逻辑我们已经基类当中,子类不需要重写。因此,这里的 DirectLeader,Departmentdirector,GeneralManager 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

然而,在实际开发当中,部分总经理,总经理,他们的职责肯定有很多不同,所以这里分别用不同的子类实现。

测试代码

package com.xj.chain;

public class Clien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eader directLeader = new TeamLeader("TeamLeader", 3);
		Leader departmentdirector = new Departmentdirector("Departmentdirector", 7);
		Leader generalManager = new GeneralManager("GeneralManager", Integer.MAX_VALUE);
		
		directLeader.setSuccesor(departmentdirector);
		departmentdirector.setSuccesor(generalManager);
		
		// 请假三天
		directLeader.handleRequest(3);
		// 请假六天
		directLeader.handleRequest(6);
		// 请假100天
		directLeader.handleRequest(100);

	}

}

运行以上代码,可以看到以下输出

DirectLeader 同意了你的申请, dayNums = 3
Departmentdirector 同意了你的申请, dayNums = 6
GeneralManager 同意了你的申请, dayNums = 100

优缺点分析

从上面请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需要请假的时候,我们直接调用请假的接口,无需关心处理者到底是谁,即把请求者和处理者之间的逻辑剥离开来,降低耦合度。同时,如果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处理者的话,我们只需要重新组合链表即可。

有优点也必定有缺点,比如,当链表很长的时候,一级一级请求,在性能上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同时,如果我们没有正确设置处理者,可能会导致请求没有人处理。

因此,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 请求者与处理者降低耦合度,他们之间甚至可以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2. 增加新的处理类很方便

优点:

  1. 对性能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当链表很长的时候,一级一级调用,处理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责任链模式在 Android 中的体现

ViewGroup 事件传递

还记得 Android 总的事件分发机制吗,主要有三个方法,dispatchTouchEvent,onInterceptTouchEvent,onTouchEvent 三个方法

  • dispatchTouchEvent ,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分发事件的
  • onInterceptTouchEvent,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拦截事件的(需要注意的是ViewGroup才有这个方法,View没有onInterceptTouchEvent这个方法
  • onTouchEvent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处理事件的
  • 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true),这个方法能够影响父View是否拦截事件,true表示 不拦截事件,false表示拦截事件

下面引用图解 Android 事件分发机制这一篇博客的内容

当TouchEvent发生时,首先Activity将TouchEvent传递给最顶层的View,TouchEvent最先到达最顶层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 ,然后由 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进行分发,

  1. 如果dispatchTouchEvent返回true 消费事件,事件终结。
  2. 如果dispatchTouchEvent返回 false ,则回传给父View的onTouchEvent事件处理;
    • onTouchEvent事件返回true,事件终结,返回false,交给父View的OnTouchEvent方法处理
  3. 如果dispatchTouchEvent返回super的话,默认会调用自己的onInterceptTouchEvent方法
    • 默认的情况下interceptTouchEvent回调用super方法,super方法默认返回false,所以会交给子View的onDispatchTouchEvent方法处理
    • 如果 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true ,也就是拦截掉了,则交给它的 onTouchEvent 来处理,
    • 如果 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false ,那么就传递给子 view ,由子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 再来开始这个事件的分发。

通过这样链式的设计,确保了每一个 View 都有机会处理 touch 事件。如果中途有 View 处理了事件,就停止处理。

有序广播

Android 中的 BroastCast 分为两种,一种时普通广播,另一种是有序广播。普通广播是异步的,发出时可以被所有的接收者收到。而有序广播是根据优先级一次传播的,直到有接收者将其终止或者所有接收者都不终止它。有序广播的这一特性与我们的责任链模式很相近,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一种全局的责任链事件处理。


题外话

关于责任链模式,你还想到了什么?欢饮留言探讨。

观察者设计模式 Vs 事件委托(java)

装饰者模式及其应用

建造者模式(Builder)及其应用

二次封装图片第三方框架——简单工厂模式的运用

Android 二次封装网络加载框架

java 代理模式详解

扫一扫,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stormjun94(徐公码字), 目前是一名程序员,不仅分享 Android开发相关知识,同时还分享技术人成长历程,包括个人总结,职场经验,面试经验等,希望能让你少走一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