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微信之父张小龙:失败天才、颠覆者、独裁者、人性操控师

3,564 阅读37分钟

本文内容原载于《博客天下》总第136期,网络版原文首发于钛媒体(原文链接:tmtpost.com/62285.html),原文撰稿:杨林、王万圆、苏雄、甘韵仪。

1、背景和概述

2010年11月20日这一天,在广州,一个六七人的产品小组正式组建(见:《开发往事:深度讲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风雨的背后》)。2011年10月1日,这个产品小组的一款产品登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第一的位置。 这款产品叫“微信”,主导了这款产品的人是张小龙,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

▲ “微信之父”——张小龙

张小龙简介:

1969年12月3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短短三年时间,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中国每一款智能手机上必然会被安装的应用,微信能有此影响力,不惟有腾讯这棵“参天大树”的庇护和输送养料,亦有赖于微信产品团队对产品的打磨、把控。而一直以来,张小龙,这个主导了中国时下最火的社交应用的中年男人,始终留给人们一种莫测高深的神秘印象。

为此,我们独家专访了腾讯前高管刘成敏,由他讲述了腾讯内部当年围绕微信的竞争内幕。另外,还采访了多位张小龙的身边人,揭秘了微信“打飞机”游戏的开发过程,独家披露张小龙第一次向外部讲解“摇一摇”功能的观点,为我们还原和描述了一个较为近观的张小龙和微信诞生记。

▲ 原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

刘成敏简介:

原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2003年加入腾讯,曾任电信事业部总经理、移动通信部总经理、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自2005年10月起负责无线业务的开发和运营以及公司区域市场的管理工作。曾协助管理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和搜索商业化运营与发展的工作。加入腾讯之前,刘成敏就职于华为公司,在华为国内营销部工作。刘成敏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获得机械学硕士学位。

(本文同步发布于:www.52im.net/thread-2819…

2、张小龙其人

1994年秋天,24岁的毕业生张小龙放弃了在他看来比较令人压抑的“铁饭碗”——一家电信机关单位,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17年后,这位调头离开电信管理部门的年轻人以挑战者姿态重新回到电信业视野。

其间,他曾因开发Foxmail而知名,在2005年进入腾讯后,最终因为微信的风靡,张小龙被媒体认为是最有可能是乔布斯中国接班人的风云人物,微信则成为电信行业公认的麻烦。

▲ 张小龙旧照(居中者)(图片引自《社交应用教父级人物的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同与不同》)

事实上,当媒体们把他与乔布斯相提并论,大加赞誉之时,他一手主导的微信则有如苹果手机一样,在中国受到热捧,甚至于中国的每一部iPhone里都有可能有微信的存在。

在后来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张小龙说:“你去感觉现在社会流行一种潮流,或者人群流行一种潮流,像潮水一样往某一个方向走。这种暗涌,就是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东西。”

▲ 张小龙

超过4亿人使用的社交工具“微信”的逻辑起点,是与体制和权力的一次自由主义式的诀别。

1994年秋天,24岁的毕业生张小龙提前拜访他即将被分配去的工作单位——一家信息不详的国家电信机关。站在一栋归属政府的死气沉沉的大楼前,他立刻感到“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小龙事后确认,他几乎是望了一眼大楼就立即放弃令他压抑的“铁饭碗”,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 张小龙的母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这位未来的微信缔造者当时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张小龙的妻子曾给他看过星象,星象显示丈夫崇尚自由。他果然未辜负自己。17年后,调头离开电信管理部门的年轻人以挑战者姿态重新回到电信业视野。其间,他曾因开发Foxmail而知名,2005年进入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后,郁郁不得志。但在受到国外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启发开发出微信后,张小龙终于成为最有可能是乔布斯中国接班人的风云人物,微信则成为电信行业公认的麻烦。

张小龙本人正是一个多重性格的复合物。他内心热爱自由,推崇美国作家凯文·凯利讲述科技改造人类的作品《失控》。但他也被许多人视作独裁者,牢牢抓住手中权力,严苛要求员工按他的标准反复试错。

他不是天生贵族,没有权势,但他俨然已成为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最欣赏的人之一。在一次年会上,马化腾与公司高层在台上合唱一首老歌,演唱过程中,马化腾将手搭在张小龙的肩上,“比对其他的高层领导都要更亲密一些。”

▲ 年会上的马化腾(居中者)和张小龙(左一)

在通向成功之路上,他性格中的谦虚、不自信像一根被压抑许久的弹簧,成为日后他飞黄腾达的优势。他从反叛、自由的人生中获取创新和突破成规的力量和灵感,然后通过压抑上述性格寻求更长久地发展。

3、早期的微信,随时都有玩完的风险

事实上,微信研发之初,张小龙表现出得更多是自由主义姿态。微信刚上线后,运营商通过腾讯内部向张小龙施压。分管腾讯无线事业部的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曾致电张小龙,希望微信在发布新版本前“等他和运营商沟通好”。张小龙当时是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级别是中层,但他并未放慢步调,继续更新微信并获得市场先机。刘成敏称,腾讯多个部门在研发微信产品上都比张小龙拥有更多优势,日后的事实证明,唯有张小龙未顾忌微信会引发电信部门的不满。

理论上,他们应该比邮箱团队更有经验。但是,他们受制于另外一个因素:腾讯无线当时有很大比例的收入来自于移动运营商,市面上有微信类的产品出来后,中国移动就和腾讯无线打招呼,不允许上线这样的产品,别人可以做,但你们是大公司,你们就是不可以。

所以当时无线团队是束手束脚的,非常谨慎地在做。后来我们看到,像QQ通信录里面加了一个Q信,就是这样的妥协下的产品。所以当然他们是成功不了的。

(▲ 引用自《前创始团队成员分享:盘点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但旧账总得付。来自监管部门和行业的痛击伴随着微信的生长开始隐晦降临。8月19日,网易和中国电信联手推出一款与微信功能类似的手机即时通讯工具“易信”。“易信”推出当天,微信”系统出现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断网故障。这是7月份以来第二次出现断网故障,两次事故相隔只有28天。

▲ 还记得易信刚推出时,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安装易信送3G流量

易信:

易信是电信和网易共同打造的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充分融合双方优势,兼具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基因、安全稳定、通信能力强大的运营商优势,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具备先天优势。

来自微信的官方微博消息称:“微信故障的原因是网络硬件出现故障”。

但知情人士透露,这是由腾讯公关部草拟的一份声明。“微信系统设立在中国电信的机房内,广州研发部工程师根本无法亲自查验事故原因。”一位前广州研发部工程师说,一个月内两次出现大规模故障在此之前从未发生。“这等于把自己的设备放在敌人的手中。”

这并不是微信面临的第一次麻烦。2011年,微信刚发布不久,中国移动总公司曾向工信部投诉,称微信没有提供免费短信服务的资质,要求工信部出面制止微信继续发展。

到了2013年,更有传闻电信运营商要向微信收费,这对于初始发展阶段的微信来说,都是事关生死的挑战。

4、失败天才的商业翻身

从1994年开始的19年里,张小龙一直作为一名程序员而非是商人的身份在中国互联网的游戏世界里不断通关。

日后,已经成名的他曾对一位不太自信的求职者诉说过自己的性格:“我曾经十分不自信,但是在成长的过程,过去的那些种经历反而造就了我谦逊、冷静、不骄不躁的性格以及做事风格。” 他鼓励这位面试者:现在处于劣势的性格会伴随着他的成长和自信,跟压迫中的弹簧一样反跳的更高,从而成为优势。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发布当天,港股腾讯控股的股价狂飙至370.8元,创下历史新高,港版的《商业周刊》说,这让人看到微信的企图心,这也是张小龙的企图心。

▲ 微信5.0版内置的“飞机大战游戏”,风靡一时

大学时代,他不是一个类似乔布斯的显山露水的人物。在他的研究生导师向勋贤眼中,他不过是一位:“不爱说话,喜欢捣鼓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

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需要借助工具完成与周围人的沟通。在开发微信之前,他相继开发了Foxmail、QQ邮箱,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性:更好、更容易地进行沟通。

与腼腆性格对应的是他喜欢简单、实用的东西。他认为,复杂的东西太脆弱。即便已时隔19年,已是腾讯副总裁的他显然并未改变这一从程序员时就建立起的审美观。

他年少成名。1997年,当他开发出foxmail1.0版本的时候,《电脑报》的记者李学凌曾在文章中描述过当年张小龙在中国IT圈中的地位。“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当时,一位叫马化腾的年轻人才刚刚从深圳大学毕业,进入寻呼行业当工程师,月薪1100元。即便在4年后,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也以200万用户量远远将只有10万用户的腾讯甩在身后。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沉溺在技术带来的快感之中,但这种来自精神上的慰藉并未改变他的命运。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用他们积累下的巨大用户寻找风投时向商业进军时,这位极客还在为不断增加的用户发愁,他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说,每天用户都在催着他更新版本,做这样一个免费软件太累。

他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商业头脑。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已经运营Foxmail免费邮箱4年的他并不自信地说:“我听说,好像有人会给一款免费软件投钱。”

一位长期跟访他的IT记者说,“相较于软件写成后,需要一点一点完善的阶段,张小龙更喜欢开发软件之初的挑战。他对商业软件没有兴趣。”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动过将软件免费送人,去硅谷做一名程序员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念头,因为每天都有使用他免费软件的用户给他写来一篇篇充满鼓励话语的电子邮件。在那些失意的夜晚,他给每一位鼓励他的读者回信。

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观并不认同极客们对互联网世界的沉溺。

《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甚至担心做免费软件的张小龙会不会饿死,他在文章中不客气地写道,“(张小龙)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

2000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发表了一篇署名“魏然”的时评,题目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他在文章中不客气地写道,“(张小龙)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文章认为:张小龙“只是个悲剧人物”。

【人民日报:《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作者:魏然

我的电脑屏幕上有一个火红色如狐狸尾巴的图标,那是FOXMAIL——一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的标志。我每天都要点开它一两次,收发稿件、联系作者,已成为每天必做的“功课”。与我同样的还有很多人,据粗略估算居然有100多万,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从用户数量上来说,中国人写的软件中,FOXMAIL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使用FOXMAIL不用付钱,因为它是免费软件。在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网上软件下载站点上,你都能找到FOXMAIL。

FOXMAIL有这么多忠实用户,并不是因为它不要钱。应该说,目前几乎所有的邮件软件都是免费的。我想,占用资源少、使用灵活方便,应该是它受欢迎的原因。

知道FOXMAIL的人很多,可知道作者张小龙的人很少。在北京见到张小龙时,他正处于失业状态。这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年轻人,也许他的思想和冲动,都通过键盘,融进一行行外人看起来枯燥无味的程序之中。

最初创作FOXMAIL的冲动,来源于一个程序员怀才不遇的惆怅。他想通过写一个好的软件,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1997年至今,FOXMAIL已更新了三个版本,知名度越来越高。但这并没有给张小龙本人带来任何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好处。去年起,他离开了广州一家开发文档管理软件的公司,成为一个“自由软件写作者”,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正如一篇题为“懒散的FOXMAIL”的文章所说的,张小龙承认自己是一个懒散的人,他只喜欢天马行空的生活,不愿意呆在一个大公司中,为一个软件数以千万行计的程序写其中的若干行。

然而,FOXMAIL带给张小龙的,只有不堪重负的感觉。当初写软件,对他是一种挑战。但当软件写成,需要一点一点完善时,他已失去了兴趣。他觉得,这是商业软件才会做的事。

像张小龙这样的热衷于写免费软件的人还有很多,但大部分都像他一样是饿着肚子写。“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也许再过半年,找不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干脆去美国算了,”张小龙这么说。

张小龙的朋友都觉得他可怜,认为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张小龙目前的状况,是中国免费软件的一个缩影。

《人民日报》 (2000年03月26日第4版)

▲ 内容摘自《人民日报》 (2000年03月26日第4版)

当时,张小龙曾拿着一本汽车杂志指着其中一辆越野车告诉一位慕名来访的记者,他喜欢这款车。这位记者看了他所指的车后,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个理想有点远吧!”

当时处在事业低谷的张小龙不会想到,他和他开发产品的商业价值在经历了一段迷惘的青春期后,开始触底反弹。

他的反弹是伴随一次激烈的内部竞争中获胜开始的。

5、腾讯内部的“狼斗”模式,让微信随时都有可能胎死腹中

张小龙以不管不顾的颠覆者姿态启动了微信项目。看上去,这是他只重技术而不顾人情的性格的延续。一位前广州研发部工程师证实,微信的官网域名在内测时曾是next.qq.com,中文意思为“下一个QQ.com”。这一域名被公司高层叫停。

进入腾讯并开发出qq邮箱之后,他一度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

但开发微信的热情改变了他。受到一款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Messager启发,张小龙向马化腾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中写道,每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产品,顺应移动上网的趋势,腾讯也应该推出自己的产品。

▲ KikMessager(图片引自《前创始团队成员分享:盘点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马化腾旗下的腾讯素有“颠覆自己,革自己命”的传统。马化腾深知这个新产品会伤及QQ的手机版,但如果不做,别的企业还是会去做,到时候腾讯将落得柯达、诺基亚的下场,因此,他给了张小龙1亿元人民币,由张小龙自己找人组队。

并不是只有张小龙一个人拿到了开发微信产品的入场券。在微信诞生两年后一次公开演讲中,马化腾揭晓了一个秘密: “ 微信概念出来的时候,有三个团队都在做(见《专访马化腾:首次开谈个人经历、管理心得、技术创新、微信的诞生等》)。”

马化腾的安排或许跟腾讯公司内部一直有着“狼斗”的传统有关。这三个团队包括张小龙,另两个是无线事业部的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

在腾讯团队中,无线事业部是最早涉足手机移动客户端的部门,而手机QQ和Q信又是无线部门最重要的两项业务,它们的负责人都是刘成敏。

在“微信”开发前,张小龙和刘成敏并不相熟,中层干部张小龙的直接汇报对象也不是已经位居高层的刘成敏。

在张小龙的Foxmail团队2005年被腾讯收购时,刘成敏已经在腾讯工作两年。2003年,在华为国内营销部工作的他放弃了传统电信制造业的工作,来到了还只有100多人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腾讯,担任电信事业部总经理,主要负责发展腾讯的电信增值业务,为腾讯创收。

比起张小龙,刘成敏是这家公司的元老,有着丰富人脉和工作履历。在华为工作的经验让他擅长和国内的运营商、政府部门打交道。他用电信增值业务为腾讯贡献了最主要的收入,帮助腾讯从互联网泡沫中挺过来,成为腾讯一大功臣。

围绕微信类软件开发的竞争开始前,没有多少人看好以技术见长的张小龙。那段时间里,两人的冲突时常以公司内部传闻的方式在IT圈传播。

一位知情者说,刘成敏在高层会议上公开反对开发微信;另一位知情人的说法是,刘成敏直接打电话给张小龙希望他停止更新微信版本,张小龙怀着发布最后一个版本的心情,授意下属推出带语音的微信。

2013年8月,从腾讯退休、已经改行做红酒生意的刘成敏委婉地回应记者,“我没有让张小龙停止开发微信”。

时至今日,这位42岁的男人在言谈中仍心有不甘地提起那段往事,他不愿被外界视为竞争的失利者。他并不认为张小龙的研发能力是导致微信竞争获胜的原因,他认为,相较于广州研发部团队的几十个人,“超过1000人的无线部门技术积累多、研发力量更强、团队在移动互联端开发上也有更丰富的经验。”

但多数时候,竞争的胜负并非由人员、设备这些硬件因素决定,更取决于一位主帅的意志。与张小龙必须开发出微信的决心相比,刘成敏忌惮破坏与无线部门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他管辖的无线事业部通过从运营商那收取增值业务费中分成获得收入。

长期以来,刘成敏所在的无线部门和运营商形成了共赢的默契。“我们有运营商方面的压力,微信可以抢运营商的地盘,我们不行。”刘成敏希望张小龙等他跟运营商进行协调后再开发微信,甚至勒令手下团队放缓研发Q信(和微信相同功能的一款软件)。

另一个令刘成敏担心的是类似“微信”这种即时通讯工具对他分管的移动端产品“手机QQ”存在潜在威胁。

“手机QQ和Q信相当于我的左右手,我不能看着左手打右手。”他将自己在和张小龙微信开发这场竞争中的退让解释为顾全大局。

在此之前,刘成敏手下一位负责腾讯手机QQ的负责人也想开发一款类似微信的产品,和张小龙一较高下,但刘成敏拒绝了他的申请。

一面是顾全大局的刘成敏;一面如同打飞机游戏中的那架小飞机一样不能调头,只能前进的张小龙。

在这场竞争中,张小龙也在不断争取外界的支持。知情者称,张小龙得到腾讯前首席技术官张志东支持。在当时腾讯公司的高层中,除马化腾外,和张小龙极客气质最类似的就是张志东。资深互联网研究者林军这样描述张志东:“张志东是个工作狂人,经常加班到很晚,到第二天早上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 曾今的腾讯“五虎”(左四为张志东)(图片引自《专访马化腾:首次开谈个人经历、管理心得、技术创新、微信的诞生等》)

张志东在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政敌或是对手,都对这点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设计的QQ架构,在用户数从1998年设计的百万级到现在的数以亿计后的十几年间,一直在使用。

志同道合的张志东不仅帮张小龙争取QQ关系链和QQ弹窗广告等资源,还和他彻夜一起商量微信产品的缺陷和修改建议。甚至他专门拉了一个QQ群,为的是和微信团队的成员随时讨论。

此时,微信研发进度的天平开始向这位新人慢慢倾斜。

时任微信的产品总监曾鸣透露,微信在2010年11月20日这一天正式启动。当天,一个六七人的微信产品小组正式组建。从此,微信开始了急遽地生长。

6、独裁者的控制之舞

张小龙他对产品的超强控制力和完美欲确保了微信在正确的方向上高速前进。

位于广州华景路1号南方通信大厦的10楼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办公地点。这栋写字楼下,常年有一大排等活儿的出租车在半夜出现。在司机眼中,这里的人都是工作狂,黑白颠倒。

整个10楼的办公区被完全打通,将近300人在这里办公,每天至少300台高速运行的电脑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微信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实习生们混坐在一起,大家谈论有关微信产品的每一个细节。100元一包的高档香烟和5元一包的地摊货所散发出来的烟雾飘荡在办公区域。

“他是一个独裁者。”广州研发部前员工宋轩说。

2013年5月,绰号“啃饼”工程师日夜不歇地完成张小龙下达给他的任务,开发“打飞机”游戏。这位年轻工程师充满激情,甚至提前在朋友圈中公布了游戏的样图:“一款银色的大飞机在追逐着一架绿色小飞机。”

但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这位自述“天天坚持打飞机”的工程师一口气开发出4款“打飞机”游戏,其中包括彩色版、画风怀旧的黑白版,甚至有界面上时不时冒出鸡、鸭等小动物供玩家射击的搞笑版,供张小龙选择。

最终,那款黑白素描风格的“打飞机”被张小龙选中作为微信5.0的欢迎界面,这一画风符合张小龙一贯对“极简”风格的信仰。

▲ 微信5.0版内置的“飞机大战游戏”

这并不是张小龙开发的最复杂、修改最多遍的软件。他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手下工程师成百上千遍的修改才被允许上线,这位乔布斯的东方信徒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去过广州研发部的前《商业周刊》记者董璐说,腾讯广州研发部员工每人都有一张行军床,除了午休,更多是为加班加点时休息用。这些年轻人有个外号叫做“矿工”——因为他们和张小龙一样,已经养成在夜里通宵开发产品的习惯。

董璐回忆,张小龙的食指和中指微黄,那是长期昼夜编写程序养成的烟瘾的证明。此外,在通宵时,他喜欢听摇滚乐。

前广州研发部工程师王伟说,微信的开发过程通常是由张小龙先给手下的产品经理一个大致的定位和需求,让他们和工程师花几天的时间画出图纸。产品经理再拿图纸给张小龙过目,等他提出建议。直到后来,图纸已经不能满足张小龙的需求,他让工程师们直接做出成品,让他安装在手机上面试玩,再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张小龙对微信细节的苛求令他手下工程师们恐惧。

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都是他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很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他和产品经理通宵地争执。而到第二天上午,产品经理们就要带着头晚的修改意见和工程师重新做出成品,送到张小龙手中。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对方说没看出来,张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张小龙拥有广州研发部一间独立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在10层办公楼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房间中除了他的一张办公桌,还摆了一张方形的会议桌,所以,也是广州研发部的会议室。工程师们会在半夜或者产品需要紧急调整时被张小龙召集到办公室开会。

正是在这间充满烟味、汗味的办公室里,张小龙和产品经理们一共在多个手机平台上发布了无数个微信更新版本,几乎在每次更新前,这间办公室里都传来大声的争执和叫骂声。

一些批评者认为:张小龙的完美产品是建立在不惜耗费员工的生命反复试错得到的结果,张小龙对产品的偏执追求也被他的反对者视为独裁。但就连他的反对者也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

7、人性操控师的性与暴力

“在晃动的时候,画面会出现一个大卫裸体雕像,有一次,一个女生用摇一摇功能的时候,屏幕拉开太大了,结果她看到了大卫的生殖器,这是真事。”

▲ 微信3.0版中的“摇一摇”:备受争议的裸体“大卫”

这是2011年底,张小龙在一场只有二十几名年轻人参加的交流会上,提到微信3.0版本“摇一摇”的功能。在那场长度约50分钟的交流中,张小龙几乎有问必答。

面对台下希望创业的青年人,张小龙是坦诚的。他很满意自己设计“摇一摇”功能时故意给裸体大卫留下的裸露的生殖器,他说:“这个bug(设计缺陷)其实挺人性化。”

整场交流会上,这位微信的缔造者都试图以一位极客的方式告诉听众,他如何像“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一样让用户感觉到爽。

对于台下听众对“摇一摇”低俗品味的质疑,张小龙说:“大家不要认为我们低俗,我用的确实是高雅的艺术。”他解释自己的产品哲学,“正反两面总是相伴相生的。很高尚时,一定很邪恶”。

在和听众的互动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自己开发的产品微信的自豪和热爱,他说,中国开发类似“微信”的产品有二三十个,“米聊第一个做微信类产品,为什么最后它就落后于微信?”

“因为用户没有感觉到爽,很多大公司能够过‘技术’这一关,但他们缺乏的是艺术,缺乏的是哲学层面上的思考。”他说,真正互联网的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性与暴力”,是张小龙让用户感觉到爽的两件独家利器。在广州研发部内部对“摇一摇”这项功能有个专门的称呼:撸一撸,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姿势,最原始的,体验往往是最好的。

“从‘摇一摇’‘咔咔咔’声到屏幕的一开一合,再到最初版微信中的裸体雕塑大卫,这一系列的动作都给人一种很爽的体验。”张小龙说,自己对性和暴力的理解源自于他在大学时接触到的弗洛伊德思想——“弗洛伊德说人的所有的动机都来自于性的冲动。”

“摇一摇”的“咔咔咔”声音也是张小龙精心挑选并设计的。

“这个枪声,你可以说是一种性感的暗示。对于男生来说,它甚至是有暴力的暗示,这很爽。”他透露,枪声的灵感可以追溯到他玩CS时的体验。

“产品不仅仅是技术,艺术则是更重要的部分,而且并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从来没有去关注,就像这个学校没有女生可以谈恋爱吗?不是的,是你没有去追,大不了花一千块钱买个安卓手机成天‘摇一摇’。” 相较于技术,张小龙更愿意让学生们领悟他的产品中贴近人性的因素。

两年后,随着微信5.0版的上线,“打飞机”游戏无疑成为了当天中国最热门的大众话题。在中文语境中,所有人都知道“打飞机”特指的是一种男性生理现象。很难说张小龙是不是再次利用人性中“性和暴力”做文章。

多数时候,“性”和“暴力”因素成为张小龙判断“微信”新功能存废的重要标准。“米聊”一位高层人员曾经放话,坐等张小龙抄袭米聊的涂鸦功能,但是他很快得到张小龙的语言反击,“我的微信不需要那种功能”。

与此对应的是,张小龙不会拒绝在微信上增加符合“人性”的新功能。例如,和陌陌同一天发布,可以让用户轻松找到身边好友的“附近的人”功能,以及与国外Path软件(一款分享照片的社交应用)相似,在朋友圈里分享照片的朋友圈功能。

他并不讳言自己继承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衣钵。在日后一场公开演讲中,他说:“你去感觉现在社会流行一种潮流,或者人群流行一种潮流,像潮水一样往某一个方向走。这种暗涌,就是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东西。”

正是依靠“性和暴力”这两件“杀手锏”,他开始掌握“潮流”并相继打败了米聊和陌陌等同类软件。在2011年10月1日这一天,微信终于登上了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第一的位置。

成名后的张小龙越发低调,他拒绝了各路记者的采访要求。此前,广州研发部公关部拒绝了《博客天下》记者采访张小龙的要求。

和16年前,那位年少成名跟记者保持亲密关系的张小龙不同,现在的他对媒体的回答始终两句:我不需要,我不需要华彩的生活。

IT网站的一篇文章曾报道“微信”域名(next. qq.com)被停止的原因:“因为这个域名让张小龙被马化腾请去吃饭,还有其他各怀心事的部门作陪。他整顿饭没吃一口,一直在听马化腾关于‘怎样做人’的训诫。这顿饭吃回来后,这个富有野心的域名很快被改掉了。”

这一传闻从未得到证实。但知情人士确认,马化腾的确曾提醒张小龙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开发产品上,不要接受过多的媒体采访。

但事实上,更像是内心的孤独缠绕着他。多数时候,“微信”开机画面永远是蔚蓝星球下孤独的一个人。这让人想起2000年前后受困于Foxmail的寂寞开发者张小龙。当时,他报出的15万元价格被投资人雷军手下的程序员认为不值,拒绝收购的时候。他会固定在晚上打开Foxmail邮箱,用邮件跟鼓励自己的用户沟通,有时候,回复邮件要花上很长时间。

▲ “微信”开机画面——孤独者的独舞

附录:更多相关资料

[1] 更多有关微信的技术故事:
技术往事:微信估值已超5千亿,雷军曾有机会收编张小龙及其Foxmail
QQ和微信凶猛成长的背后:腾讯网络基础架构的这些年
2017微信数据报告:日活跃用户达9亿、日发消息380亿条
腾讯开发微信花了多少钱?技术难度真这么大?难在哪?
技术往事:“QQ群”和“微信红包”是怎么来的?
开发往事:深度讲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风雨的背后
开发往事:微信千年不变的那张闪屏图片的由来
开发往事:记录微信3.0版背后的故事(距微信1.0发布9个月时)
一个微信实习生自述:我眼中的微信开发团队
微信七年回顾:历经多少质疑和差评,才配拥有今天的强大
前创始团队成员分享:盘点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即时通讯创业必读:解密微信的产品定位、创新思维、设计法则等
QQ现状深度剖析:你还认为QQ已经被微信打败了吗?
[技术脑洞] 如果把14亿中国人拉到一个微信群里技术上能实现吗?
那些年微信开发过的鸡肋功能,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
读懂微信:从1.0到7.0版本,一个主流IM社交工具的进化史
同为IM社交产品中的王者,QQ与微信到底有什么区别
社交应用教父级人物的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同与不同
专访马化腾:首次开谈个人经历、管理心得、技术创新、微信的诞生等
读懂微信之父张小龙:失败天才、颠覆者、独裁者、人性操控师
>> 更多同类文章 ……

[2] 更多即时通讯/社交产品的实践总结、感悟分享:
技术往事:微信估值已超5千亿,雷军曾有机会收编张小龙及其Foxmail
QQ和微信凶猛成长的背后:腾讯网络基础架构的这些年
闲话即时通讯:腾讯的成长史本质就是一部QQ成长史
腾讯开发微信花了多少钱?技术难度真这么大?难在哪?
技术往事:史上最全QQ图标变迁过程,追寻IM巨人的演进历史
开发往事:深度讲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风雨的背后
开发往事:记录微信3.0版背后的故事(距微信1.0发布9个月时)
微信七年回顾:历经多少质疑和差评,才配拥有今天的强大
前创始团队成员分享:盘点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QQ的成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顺利和轻松
[技术脑洞] 如果把14亿中国人拉到一个微信群里技术上能实现吗?
QQ和微信止步不前,意味着即时通讯社交应用创业的第2春已来?
那些年微信开发过的鸡肋功能,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说即时通讯社交APP创业就是一个坑?
即时通讯创业必读:解密微信的产品定位、创新思维、设计法则等
老罗最新发布了“子弹短信”这款IM,主打熟人社交能否对标微信?
盘点和反思在微信的阴影下艰难求生的移动端IM应用
QQ现状深度剖析:你还认为QQ已经被微信打败了吗?
那些年微信开发过的鸡肋功能,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
渐行渐远的人人网:十年亲历者的互联网社交产品复盘和反思
中国互联网社交二十年:全民见证的互联网创业演义
读懂微信:从1.0到7.0版本,一个主流IM社交工具的进化史
王欣回应微信封禁,解释为何取名“马桶MT”
同为IM社交产品中的王者,QQ与微信到底有什么区别
还原真实的腾讯:从最不被看好,到即时通讯巨头的草根创业史
知识科普:IM聊天应用是如何将消息发送给对方的?(非技术篇)
QQ设计团队分享:新版 QQ 8.0 语音消息改版背后的功能设计思路
社交应用教父级人物的张小龙和马化腾的同与不同
技事往事:你知道IM聊天软件中的“对方正在输入…”功能的起源吗?
盘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产品进化史(上篇):谁主沉浮
盘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产品进化史(下篇):大浪淘沙
IM热门功能思考:为什么微信里没有消息“已读”功能?
IM热门功能思考:聊天中加入“对方正在输入…”真的好吗?
别做梦了,社交产品哪有那么容易成功
微信那么牛,为什么海外成功的却是抖音?
专访马化腾:首次开谈个人经历、管理心得、技术创新、微信的诞生等
读懂微信之父张小龙:失败天才、颠覆者、独裁者、人性操控师
>> 更多同类文章 ……

(本文同步发布于:www.52im.net/thread-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