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码农生涯的 2019 总结:君子坐而论道,少年起而行之

15,792 阅读7分钟

随着 2019 的过去,2020 迎来了第六年的码农生涯,过往如烟挥之即散,所以我习惯通过一些关键词来凝结这一年的收获,而 2019 我总结的关键词是:技术大会、焦虑、耐心、学习、竞争力。

技术大会

2019 年参加了不少技术大会,对于技术大会可能会有一部分“过来人”感觉不屑一顾,因为大多数时候技术大会看起来像是广告大会,分享内容可能往往也过于“空泛”,参加的既得收获其实并不高。

但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喜欢参加到各类技术大会中,甚至在 2019 年有幸作为分享嘉宾参与了技术分享, 这可能和我“外向”且“话唠”的性格有关,因为我觉得技术大会和技术分享更像是「程序员之间的应酬」。

作为程序员,特别是非大厂出生的码农,我们日常的工作可能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内折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坐井观天”的状态,认为自己达到了“瓶颈”人浮于事,而参加技术分享让“井口”慢慢地变得更大,同时也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人和圈子。

在一开始选择参加大会是因为对大神或者大厂的憧憬,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参加大会的初衷,这种憧憬对于职场“老油条”来说可能显得幼稚,但也正是这种憧憬让人有了前进的向往,因为“台上人”展示了更多的可能性

“也许我也有机会参与其中...”

“未来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台上...”

所以在参加大会最主要在于“不要矜持”,人总是需要一些外部的刺激,而和优秀的人交流总会发现:自己的路、还远着。 所以能在 2019 年能有机会从台下走到台上,接触到更多的机会和对找到自己不足的认知,我非常感谢过去一年技术大会给我带来的成长。

焦虑和耐心

但是在参加了各种大会和交流之后,除了带来憧憬的动力之外,伴随而来了的是焦虑的情绪:“望穿秋水却不得其道” 就是 2019 我给自己的一句总结。

互联网抹平了信息差,但又造成了新的心理落差,我们迫切想要成为“大佬”,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和社会认同,但是却又被贩卖的焦虑笼罩得不知所措。

“社会很快,我们很急!”

直到在焦虑的 2019 年末,我在看 《认知盈余》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缺乏的道:是耐心。

我们在看到“大佬”的硕果时往往心生羡慕,所以我们可能会大量购买各种课程,期望能够通过“捷径”来一步登天,或者我们所购买的成果确实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我们的耐性却不足以支撑住这个焦虑等待,因为“社会很快”,所以往往带来的是“不得其门而入”的焦虑, 然后慢慢的冲劲变成了戾气,反向发泄出焦躁的情绪。

举个例子,大多数程序员都知道通过 Github 做开源项目,除了能够在技术上锻炼自己之外,还能面向 Star 开源来获取知名度和交流,我同样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一开始是怀着满心期待的心情发布了项目,以为能够一炮而红,但之后平平无奇的反馈却让人在落差中不想坚持下去。

自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程序员想利用技术一炮而红何其难,在这个“只争朝夕”的时代,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们总是高估了短期的收益,而忽略了长期的回报。”

在面向 Star 开源的过程中我有幸坚持了下来,直到 2019 年回望数据的时候才明白,所谓的“爆发”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以继夜的积累才出现的结果。

我记得以前有人问过我:“你是如何把几个项目都做到高 star 的?”

那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现在回顾了一下数据后我会说:“是一天一天积累和推广出来的,毕竟三年多了”,道理很简单,但是知行合一却很难。

如今这些积累的数据,也会成为我坚(zhuang)持(bi)下去的动力。

学习与红利

学不动是程序员永恒的话题 ,作为如今当红的行业,在外界为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感到欣慰的同时, 作为码农,特别是前端开发的程序员,2019 在 Vue 3.0 、React Hook 、Kotlin 、Chameleon、Flutter 、Hippy、Serverless 等等各种“花里胡哨”技术的“威迫” 下,心生怯意或反感是常有的情绪。

因为一方面不停地学习确实很累,另一方面又是怕自己在凛冬时被抛下,未来的不确定像是一层阴影,直到有一天我在自己文章看到如下图所示的评论,再静下来想想自己这两年从对 Flutter 的焦虑学习,对其写法嵌套的鄙视,再到过去一年把 Flutter 发展成本职工作,这何尝不是吃着技术红利在前进?

Andorid 时代崛起了不少技术大佬,他们何尝不是伴随着技术红利在提升和转型,所以新技术固然是一种压力,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机会,早吃螃蟹的固然难啃,吃多可能会肠胃过寒,但食髓知味者“轻车熟路”。

当然,程序员真正的竞争力肯定还是作为工程师的能力,如: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等,技术红利带来的是短暂的机会,程序员的长期发展肯定不是用哪个框架哪个语言有多厉害,红利带来的是短期的高潮。

竞争力

程序员经常说自己是搬砖的,除了是一种自嘲之外,其实也是体现了大部分程序员工作的归类,我时不时会思考:我和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之间存在的竞争力是什么?

上诉问题在去年和大佬的交流中被科普到:事实上程序员是工科而非理科。 那时候我就大概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工科类的职业生涯并非所见即所得,看懂了不代表就能“手起刀落”,我们时常看的“大佬们”文字凝结出来的果,其实背后耦合着无数的因。

工科类需要学习,更需要亲手记忆和“修路造桥”,所以我想时间给我带来的竞争力,大概就是:动手能力、面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对业务实现的拿捏程度,这是老师傅“吃过的盐”,其中滋味是无法用几句话一蹴而就的。

另外这里分享一段我在 2019 年看到过最喜欢的“鸡汤”,这段“鸡汤”最大的启示不在于“走出舒适圈”,而是让你需要思考而不是“麻木不仁”的哀怨。

道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是无关对错:有的人在经历颠簸之后会选择心居一方;有的人静极思动想要寻找新的风景。所以在“郁郁寡欢”的同时,也该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后

在 2020 新年之始,希望新的一年自己还能继续有所成长,也希望我这个“言轻莫劝人”的总结能帮你拨云开雾。纸上得来总觉浅,就像《剑来》中说的一样:君子坐而论道,少年起而行之。

愿诸位未来不会十年如一日,在面对世间万般讲理与不讲理时,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落处,心安处即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