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你就是个意志力很差的人

1,192 阅读20分钟

你是不是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口舌之欲,而垂足顿胸。控制不住自己打游戏,刷短剧抖音,看电视剧,而浪费时间。

你说自己就玩一会儿,逆葛优躺在沙发上,几分钟过去了,几个小时过去了,这一天过去了。 你感觉这一天又白过了。

你想减肥,可是就是没法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努力,勤奋。最终都能有所成就。问题是,我们做不到,坚持不了。

你骂自己是个废物,你羡慕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你想知道,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要提高自己的意志力,首先我们需要认识意志力。

认识意志力

意志力实际上是“我要做”、 “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 它们协同努力, 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意志力其实是对现状的否定,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其意义建立在好的预期之上。比如说减肥,控制饮食,抵制高热量食物的诱惑,其本质是预期自己有一个好的身材,更具有性吸引力。

意志力的生理学原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扩大的前额皮质是三种自控力的神经学基础 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 它能帮你处理枯燥、 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 比如, 当你想冲个澡的时候, 它会让你继续待在跑步机上。 右边的区域则控制“我不要”的力量。 它能克制你的一时冲动。 比如, 你开车时没有看短信, 而是盯着前方的路面, 就是这个区域的功劳。 以上两个区域一同控制你“做什么”。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 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 决定你“想要什么”。 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 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

有关意志力的几点认知

首先意志力是一种天赋,不同的人意志力是不同的,有的人意志力强,有的人弱。

而且有的人在这方面意志力强,在其他方面可能就意志力弱。 对于比如我是一个可以坚持学习成长的人,但是在减肥方面就表现很差;我的一个同事对于学习这件事很难坚持,但是他却在一年之内成功的减掉了几十斤,让我惊叹、羡慕不已。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其实意志力是一种资源。意志力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有限的,需要省着用。 需要用到意志力的地方,都是我们大脑直观上不喜欢去做的,而我们理性认为对我们有益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短期让人痛苦,但是长期对人有益的事情,比如减肥。

再次,虽然说意志力是一种天赋,但是通过适当的训练技巧,是可以得到适当提高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直到今天意志力仍然很重要:意志力不但区分了人和动物, 也区分了每一个人。 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情绪和行为的人, 会活得更幸福。意志力用于控制我们的一些原始冲动, 但想彻底摆脱原始冲动也是不对的。如果没有了欲望, 人们就会变得沮丧; 如果没有了恐惧, 人们就没法保护自己、 远离伤害。 在意志力挑战中获胜的关键, 在于学会利用原始本能, 而不是反抗这些本能。

如何提高意志力

前面我们认识了意志力的一些原理。 通过这些原理,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来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可能你不太相信,提高意志力的根本原则之一是:尽量减少使用意志力。 前面说过,意志力是一种资源,所以不要迷信你的意志力,要省着点用。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意志力不好是客观事实。所以承认自己的意志力并不好,是提高自己意志力,抵抗诱惑的第一步。

远离诱惑,而不是用意志力来抵抗诱惑;改变环境,让环境利于你更好的完成目标

既然你已经知道,你的意志力不足以抵抗很多诱惑,那么就应该尽量减少使用意志力,尽量做不需要太多意志力的事情。

改变环境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了。

很多年前,我就是电视上瘾的人。 刚好那个时候我租住的房子卧室正好有电视。周末一醒来,躺在床上就打开电视,说是看一会儿,结果一看就是一天半天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过后呢,懊悔不已,捶胸顿足,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下一次重复表演。

后来换房子,换到了一个没有电视的房子。 结果就是周末醒来后,很快起床,一天可以做不少事情。 后来也发现对电视 电影 各种节目不再上瘾,即便有了电视和智能手机。

大脑的多巴胺决定了,如果你越是做哪些及时快乐的事情,你就越会陷入其中。

就像这次疫情一样,一些瘾就像病毒,没有特效药,或许隔离才是最好的一种解决手段。

所以如果你想改掉不良的习惯,第一步看看能否改变影响你的那些环境不要过分依赖于你的意志力。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已经对于一件事情上瘾了,想完全靠意志力来戒掉是基本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你想改掉吃零食的习惯,最好的办法是不买零食,清空你的冰箱; 如果你想改变掉涮手机的习惯,最好把你的手机放的远远的地方;如果你想改掉涮短视频的习惯,最好的方式是卸载哪些APP软件。

前面说的改变环境,是丢弃不良的环境。 改变环境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创造有利于你工作 学习的环境。 还是挺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一个朋友,辞职在家(其实是在租的房子里面),准备自己写一套软件。 他做的头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宜家,花了近1千块钱,买了一把舒服的椅子。 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房子还是和人合租的,房租也才1千多块。 最终结果是他高效的完成了他的那套软件开发,至于后来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一年内买了车 买了房。其实我也挺佩服他的魄力,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此处不多表述。 不可否认的是,他花大价钱买的那把椅子,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把精力都投入到我们的目标之中,而不用花精力和意志力去抵抗哪些与目标无关的事情。试想你坐的难受,一会儿就腰酸背疼,又怎么能专心的工作呢?

所以很多自由职业者选择一个环境优雅的咖啡厅,绝不是装逼。而是他们懂得,好的环境带来的收益,往往是巨大的。

降低目标,但是执行要严格。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计划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心潮澎湃,激动万分,雄心勃勃,总觉得自己能够完成很多事情,于是计划制定的满满的,目标定的高高的。

只是在真正执行的时候才发现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很多计划我们很难完成。

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往往高估自己的执行能力,好像定了目标,列了目标,就等于达成目标似的。研究表明: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但结果往往是,过高的目标,我们往往难以完成,最终就是不了了之。还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要知道,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

所以,制定目标要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降低一些标准,但是要严格执行。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微习惯》,其中就写到: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种极其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我们不要忽略小小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而且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儿事的影响力会更大。能大多少?答案是惊人的。因为每天完成一点儿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一辈子的固定习惯。很快,你将看到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另外很多事情要循序渐进 不要一蹴而就。以跑步为例,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不跑步的人,突然之间想要跑步了。那么一开始你应该把目标定的低一点,然后在不断的进行中,逐渐提高跑步的公里数。

行动起来,克服恐惧和拖延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情,最好立即行动起来。立即去做,能够减少大脑找借口的机会;当你有迟疑的时候,大脑就会想各种办法让你不去做。 你之所以拒绝做某事,是你因为在开始前,大脑把你恫吓了一遍,比如跑步好累,冬天好冷,那事好无聊,我做不好。

比如你在大街上,见一美女,想搭讪。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有一个3秒钟法则。如果超过3秒,你会想,她要是拒绝了,会不会很丢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前奏的重要性,所谓前奏,可以认为就是一些“准备”工作。 而这些 “准备”工作往往都是比较容易入手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大脑进入状态,让它认为你非做这件事情不可,从而减少抗拒。

比如冬天你本计划要早起去晨跑,但是你大脑的第一反应是外面好冷,冻得瑟瑟发抖,还是不去跑了吧。 这个时候,你最好的方法不是说服自己去跑,而是去把跑鞋穿上。当你穿上跑鞋之后,大概率你的大脑会变得不再恐惧,大概率会冲出门去。

再比如不想起床,你要做的就是把被子掀开,之后大概率你就有了起床的动力。

比如你想要读一本书,你要做的就是坐到书桌前面,把书打开。

避免完美主义,先完成,后完美。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完美主义。然而过分的完美主义,往往会阻碍我们的行动。 完美主义分为良好的完美主义和不良好的完美主义,良好的完美主义是对完美的渴望、追求,它给予人们努力达成目标的力量。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完美主义来源于对错误的规避,犯错,失误、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这是不良好的完美主义。

心里学家Brene Brown这样解释过不良好的完美主义:"它其实并不是对于完美的合理追求,它更多的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有个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无瑕,那么我就能够避免所有的羞愧感(shame)、指责(blame)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judgement)。"

简单点说,我们很多时候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不能够犯错,追求的是自身完美形象的维护,而不是事情本身的完美。

因为害怕说错话,我们可能会放弃在大众面前说话的机会。写作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没想好,就不愿意动笔去写。

对应的策略是: 先完成,后完美。 不论做的好与不好(或者你的大脑认为不够好),都开始行动起来,先做出来,再追求做的更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我们停止行动。

原谅自己的失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直觉,觉得自我批评是自控的基础,而自我原谅会导致失控。

因此,当我们未能按预期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往往希望通过自我批评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进而达到之后的自控的目的。

往往事与愿违。

而事实上是,罪恶感会导致负面情绪,比如抑郁,进而降低我们的积极性和自控力,它不仅耗尽了“我要做”的力量,还耗尽了“我想要”的力量。罪恶感有时候会导致破罐子破摔,进而导致当下更加放纵,而寄希望于未来能够自控。 这就是往往很多戒烟的人,在破戒之后,往往吸的更凶,因为潜意识是这样的:反正破戒了,就好好吸个够,然后重新开始戒烟。 另外,罪恶感会让你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只会把事情搞砸,让你在痛苦中更加讨厌你自己。

相反的是,自我同情和自我原谅能够提升我们的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在个人挫折的时候,自我原谅会让我们更愿意承担自认,也更愿意接受外在的反馈和建议,从中学到东西。

因此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 “那又如何”的心态。总结错误的根源所在,但别过分自责。

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不是天生意志力超强的人,那么失败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事情,而且是个长期的过程,承认这一点,你会好受很多。

学会放松,减轻压力

当人处于压力状态下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各种诱惑打败。你的大脑本能的希望你维持平静的心情,当它感受到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的时候,会使你的大脑进入寻求奖励的状态,指引你去做它认为能够带给你快乐的事情。而能够带给你快乐的事情往往就是那些能够引导你往错误方向前进的诱惑,进而让你失去理性,被本能支配。

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松,减轻压力。

一个建议是我们只关注于当下正在做的小事情,而不是长远的目标,因为往往长远的目标会让人心生畏惧,从而产生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的情绪。

另一个建议是,要学些断舍离,学会丢弃那些不要的、和目标办无关的事和物,让你的目标比较单纯单一。如果你关注的东西太多,大脑会感觉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有学习和工作,或者某个要达成的目标,也应该有适度的娱乐活动。不要只有树干,而没有枝枝蔓蔓,这样的人生是缺憾的,同时也会让人处于一个长期的紧张状态。

在学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站起来走走,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也可以采用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技巧进行放松。

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很重要

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如果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很多事情对于你来说可能就变得相对容易得多。反之,如果你身体有抱恙,或者亚健康,很多简单的事情对于你来说,都变得异常艰难。

比如 春节的时候,我膝盖不小心受伤疼痛;我住在二楼,从二楼下到一楼走楼梯这段平时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都变得很艰难了。

不好的身体状况本身会阻止你完成很多事情,而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你的心情,进一步降低你的自控力。让你变得烦躁不安,不愿做事。

如果你有好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情况就会反过来了。其实很多成功的人,他们

那么如果要保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首先要有好的作息和饮食规律,按时吃饭,营养均衡,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过度劳累。

其次,无论工作多忙,都要留出些时间锻炼身体。

另外,可以学习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冥想,打坐等,其实都是很简单而有效的。

对你做的事情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古老的名言,永远都是有效的。

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不自觉的主动去求索、实践、行动,并在此期间收获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因此一旦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不在需要意志力去驱动自己做这件事情,因此也不会消耗意志力。

但是,你肯定会说,我就是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怎么办?

首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的人生过程中,是不是很多兴趣都在发生变化,其实你在不自觉中培养了新的兴趣。

当然,人天生就是懒惰的。谁也不愿意大清早就起床去跑步,谁也不愿意让自己吃苦。

这是你的大脑决定的。但是大脑是可以被“欺骗”的,你可以通过“欺骗”你的大脑来对一件事情感兴趣。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 “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 这种经验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其他一切的事物上面。假装感兴趣,慢慢的你可能真的变得有兴趣。

另外,还可以在过程中培养出兴趣来。我在《孩子需要成就感来驱动,成年人也是》一文中提过:“要尝试对于自己做的事情建立成就感,所以你需要尝试去完成、弄懂、弄会你所学的,而不是仅仅为了任务;在完成弄懂中获取收获的快乐”。 成就感是兴趣的催化剂, 所以你需要在行动中去积累这种成就感的快乐。

提高对事物的认知,以及适当喝点“心灵鸡汤”

当我们想要做某件事,或者戒掉某个坏习惯的时候。多认识其好处或者坏处,可以极大提高成功的几率。

另外适当接受一些激励人的信息,也可以提高大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脑是需要鼓励的,所以适当的喝点鸡汤是有价值的。我们不应该一味反“心灵鸡汤”,只是应该反对一些错误的“毒鸡汤”。

对于很多认知,我们不要局限于知道这个层面,而是应该不断反复的学习,加强认知。当你对某件事情认知的越深,你的大脑的神经控制就会不自主的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过程可以认为就是洗脑,但是洗脑在此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你的大脑之类不断强化正确的认知,让正确的认知主导你的大脑,并因此改变你的行为模式。

比如你想去要跑步,你对跑步的认知不能局限于“跑步好”,你应该去认识到,跑步是如何对身体好的,到底有哪些好处等等,有了深入的认知之后,你还要不断的重复这些认知,形成大脑的条件反射。

而且,当你有足够认识的时候,还会减少前进道路上的许多障碍。比如 《这边书能让你戒烟》提到:吸烟者在戒掉香烟一段时间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让人感到难受,而且会让戒烟的人对戒烟的好处产生怀疑。事实上,这是戒断反应,恰恰是身体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产生的排毒反应。如果戒烟者能够有这个认知,可以极大的几率减少他复吸的几率。

认知可以让你看清机制、找到意义、感到好处,进而驱动你的前进。

尝试改变起来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之趣味》写到:我是尝过冬天晒太阳的滋味,滋味尝起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前面说了这么多,犹如冬天里的太阳。 虽然好,但是你自己走出去晒一晒的动力都没有话,终归是一无所获的。

你的有改变的意愿,如果你根本就不想改变,觉得每天一躺,舒服一天过去了,也挺好。那就不要尝试改变了。毕竟改变与成长很多时候都是不那么愉快的。所以,做一只快乐的猪,也没什么不好不是。

如果你想要改变,就得下定决心,去学习,去践行。 你活得不快乐的原因大概是,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

你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既无法忍受目前的状态,又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可以像只猪一样懒,却无法像只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ITman彪叔”。

ITman彪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