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涌动下的冲动与借债

692 阅读7分钟

这是投资未来,还是在透支未来?


关于借钱,最近,听说了身边年轻弟弟们的一些故事。过去几年,金融科技确实发达了,借钱变得太容易,导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冲动消费,过度借钱,最后欠下了十数万高利率负债,不免感概。

为什么年轻时不要轻易借钱?

年轻时,都缺钱,容易冲动借贷,但大多数时候,冲动的决策回头来看都很愚蠢,而且有可能带来自己独自背负不了的负担。

为什么这些弟弟们都在这两年陷入了利滚利负债的泥沼,这不得不说和过去几年各类互联网金融 P2P 现金贷款实在太方便有关。点点手机,几分钟,一笔不大不小几千元的借款就瞬间到账了。但也许也就几把牌这几千块就又输光了,然后换个借贷平台,继续重复刚才的过程,想着翻盘,结果越陷越深。

我读大学那时,也还年轻,也很想花钱,有很多消费需求,但那时的现实是借钱确实非常困难。唯一能借到钱的渠道可能就是信用卡了,那时最体贴年轻人的银行算是深圳特区的招商银行了吧。早在 2004 年就到我学校的宿舍外给我推荐办上了信用卡,但额度很低只有 3000 元。

所以,即使我再冲动消费,能负的债也就这三千。而对于那时一月几百元生活费的我,三千已算一笔大钱,每个月总是小心翼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还生怕还不上。

校园信用卡业务虽然额度不大,但对于很多自控力不足的同学,依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2009 年银监会甚至一度叫停了银行相对保守和规范的校园信用卡业务,然而学生们缺钱花又有消费冲动的需求本质并没有消失,这就给后来的各类互联网 “校园贷” 一个入侵的机会。因此,前几年,我们再次在新闻上到处看见 “校园贷” 的各类乱象。

冲动借了自己还不上的钱,一方面给自己,甚至相关的直系家庭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能早早的坏了自己的信用。

人在江湖,谁没有几个找你借钱的亲戚朋友,有时借的又不多,几千或万把块,号称救急。一般我都会借,但有些确实借完钱后几年都没了音信,就成了我的坏账。其实我的损失有限,但他们一般也就从此在我这失去了信用。

以前看六神写过一个他朋友的故事,大概是说:他有个土豪朋友,实现了 “小目标” 的那种;一个亲戚的侄子找这位朋友借 2 万块说买车,但好久了都不还。一开始他朋友还问了两次,还说要还,后来就不回消息装消失了。

他的朋友说:两万块对我来说可忽略不计,但只是替他不值。本来他可以有机会将来找我借更多钱的啊。六神也恍然:是呀,为了区区两万块,就把这么珍贵的人生资源,一把挥霍掉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多年打拼,有时不就是缺个 “贵” 人相助嘛?

为什么也不要轻易借钱给年轻人?

一般能够借得出钱的人,都是中老年人,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些积蓄,借钱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赚钱(利息)呀。

过去几年,大量互联网借贷平台出现,它们一般提供高达 10%+ 的利息来吸收资金,在激烈的竞争下,有些平台甚至出现过接近 20% 的利率水平。相比银行五年期 3% 左右的利率,当然是吸引力极大。这样的平台大量出现,如雨后春笋,不断扩张,繁荣,最后泡沫破灭,平台或跑路或爆雷。投资这些平台的中老年人,有不少赚了几年利息,最后却损失了本金。

这些平台能以 10%+ 的利率吸收资金,自然需要用更高的利率把钱贷出去才能赚到钱。而这些钱如果贷给个人的话,其实大部分就进入了缺钱又爱冲动消费的年轻人群体中。贷款平台通过大量放出几千元的小额贷款给这些年轻人,而这样小额的贷款一般其实也没什么风控体系保障,就是靠高利率来覆盖可能出现的高坏账率。

这些小额现金贷本质是一个没有 “消费场景” 的纯信用贷款,谁知道借钱的年轻人用来干嘛呢,也许是冲动消费,也许是直播打赏,也许是麻将打牌。最终冲动不止,陷入恶性循环,直到再也负担不了。

在这样的场景下,贷方可能血本无归,借方可能负债累累,何必互相伤害呢?反思过去几年的借贷乱象中,也许只有某些老赖赚到了,但这却不是一个我们期望变得更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呀。

唯一建议年轻人借的钱

如果一定要借钱买什么,那就是买资产,能保值甚至增值的资产。

放在当下中国近几年这个环境下来看,可能就是买房了,房子就是一种实物资产,作为一种资产它有下面一些特殊的属性:

  • 能对抗货币贬值,有保值能力,和黄金一类贵金属的功能类似;
  • 能居住,还有使用价值,这就比黄金之类的资产更有价值了;
  • 最重要的是,能低利率较安全的上杠杆,给了你一个提前变现未来的机会。

贷款买房后有一个负面的说法叫:房奴;听起来不好听,其实这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的时间窗口可能已经不多了。

美国从 70 年代开始到 2008 年次贷危机前,房子连续涨了近 40 年;如今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而中国的房地产商业化、市场化也已经 20 多年了,但城市化率的进程还有一些空间,但这个空间所剩的时间估计也不太长了。

如今政府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限价,限贷,限量,本质是控制上涨的节奏和速度。最近十来年房价的经历,要么不动如山,要么火箭飙升,跑得太快年轻人都上不了车。这样的政策出来,对于很多已经二套房想改善的中年人其实也很难受,即使有钱想买房也挺费劲的,首付高了,杠杆的作用就小了。

这样的政策其实都是在帮助现在的年轻人延长这个时间窗口,也是为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失去了对年轻人吸引力的城市,未来也就很难说了。

贷款买房也有副作用,会让你的现金流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也会从感受上带来生活品质的下降。没有年轻时的随心所欲了,大家都在负重前行。

...

一般财务上有三张表:

  1. 资产负债表
  2. 现金流量表
  3. 利润表

年轻时,多把负债放在可增值保值的资产上,控制现金流入要大于流出,未来的利润才会越来越好。

查理·芒格说:

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晚。

已近不惑的我才想明白这些,希望你还足够年轻。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