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思考:关于选择,工作和焦虑

1,423 阅读5分钟

最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1. 人为什么工作

  1. 赚钱,满足生活物质需要;
  2. 社交;
  3. 创造价值之后的被肯定,被认同;

2. 怎么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

之前看过孟岩的一篇文章技术路线的选择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里面对技术人员做了分类,原文如下:

第一类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项事业上。这样的人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且有能力把技术当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事业。这里所说的事业是广义的,并不是说你非要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而是说你认可一件事情,比如促进人们交流和言论自由,带给大家更多娱乐,提升大众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国家国防实力,或者提升某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然后你能够以技术为手段,在这个事情上做出成绩。这种人做着自己认为值得一生投入的事情,愿意领略这一追求带来的人生起伏并且无怨无悔,我认为这是做技术的最高层次。第二类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组织和团队上。这种人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但是技术水平出色,而且综合素质突出,勇于变化,能够把技术当敲门砖进入某个优秀的团队,以团队的目标为目标,依据团队的需求而转型或者坚持,跟团队一起干出一番成绩。这类人有令人羡慕的职业背景,在大公司里高薪厚禄,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但是中年以后会经常自问到底做了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为自己过于风平浪静的人生感到惆怅。但总的来说,这个层次也是比较高的。第三种是把命运寄托在技术上。这种人有能力成为技术的专家,然后就希望奇货可居,待价而沽,把技能当商品出售谋求富足人生。这种人没有大的人生目标,不想把自己的命运跟企业和组织绑定在一起,也不愿意做什么改变,只是满足于技术高手的层面,寄希望于其技术专长能够长期值钱,有点投机主义者的意思。第四种是还处于出卖劳动力的阶段,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孟岩先生在上文对技术人员的分类我是非常认可的。对于我来说,刚开始工作第一年是第四种😂,去年有一段时间是第三种人,希望锻炼自己的技术更加牛逼从而进入更好的回报,所以前一段时间有些迷茫的,技术是一直在变迁的,并且精通一项技术很难,所以决定要精通哪个技术的时候就有点赌博的意思,赌对了站在了人才市场的风口,赌错了就浪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就算赌对了又怎么样呢?不用二三年,开发的技术栈又会发生新的变化,所以这样很难持续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

对于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你作为老板,希望招聘到什么样的人?我的答案是“我希望招聘技术扎实在基础上,可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调度资源去解决这个问题,给公司带来业绩回报”。所以核心竞争力可以等价于“社会需要你”,所以可以进一步思考我可以借助技术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这样看待技术的角度会发生变化。

3. 担心老了以后被年轻人淘汰

有这种担心无非就是担心自己身体不能长期加班了嘛,并且有了家庭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工作精力的,所以相对年轻人来说对企业价值不大了。

我这么来看焦虑感:

  1. 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所以从这一点上人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感,在主观上需要先看开;
  2. 按照上面对技术人的分类,把自己归为第三类或者第四类,那么不仅会增加焦虑感,而且确实被淘汰的概率也会增大。对于第四类人,靠出卖劳动力,年纪大之后肯定被更便宜更有精力的年轻人替代,这是一定的。对于第三类人,新出来的一个技术,年轻人掌握的速度未必要慢,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年轻人肯定是性价比更好的,所以第三类人在年纪大之后也有不小被淘汰的风险。只有前两类人,把自己和团队和公司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让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行业作出更好的成绩。如果公司发展好,自己自然也水涨船高。就算公司确实失败了,但自己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锻炼的思维和技术能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绝对是市场的抢手人才。

所以结论是,要想不被淘汰:

  1. 使自己成为前两类程序员;
  2. 坚持锻炼,基本可以保证40岁之前身体体能不会退化太厉害;
  3. 坚持总结和反思,每次做一件事情都要做的比上一次更好;

本文首发与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