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本技术书里放置的十个彩蛋

579 阅读5分钟

Flask Web 开发实战》已经出版一年多,书里面的一些彩蛋也不知道有多少被人发现了。再不公开,我可能都要忘了。所以就趁着出版一周年这个契机整理一下吧。

这些彩蛋大都是关于电影的一些双关和文字游戏,有一些说是彩蛋可能会有些勉强。比较正式的一共有 10 个,分别对应十部电影。也就是第三章介绍模板引擎时的实例程序电影清单里列出来的十部电影。

下面按照出现顺序一一剧透。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P14 第一章:初识 Flask 1.3

这一节介绍运行 Flask,章节标题是「Run, Flask, Run!」。

阿甘正传里,当阿甘被欺负的时候,珍妮总会喊「Run, Forrest, Run!」。

红白蓝三部曲(Three Colours trilogy)

P36 第二章:Flask 和 HTTP 2.2.3.3

介绍 URL 规则的 any 转换器时使用的示例如下:

@app.route('/colors/<any(blue, white, red):color>')
def three_colors(color):
    return '<p>Love is patient and kind. Love is not jealous or boastful or proud or rude.</p>'

这个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就是列了三个颜色作为 URL 选项,返回的都是圣经里的那句话。

电影清单

P76 第三章:模板

第三章在示例程序里的填充数据是整本书所有彩蛋相关的十部电影,作为一个足够显眼的线索。

movies = [
    {'name': 'My Neighbor Totoro', 'year': '1988'},
    {'name': 'Three Colours trilogy', 'year': '1993'},
    {'name': 'Forrest Gump', 'year': '1994'},
    {'name': 'Perfect Blue', 'year': '1997'},
    {'name': 'The Matrix', 'year': '1999'},
    {'name': 'Memento', 'year': '2000'},
    {'name': 'The Bucket list', 'year': '2007'},
    {'name': 'Black Swan', 'year': '2010'},
    {'name': 'Gone Girl', 'year': '2014'},
    {'name': 'CoCo', 'year': '2017'},
]

另外这个电影清单也有现实版:IMDb镜像豆列

寻梦环游记(CoCo)

P105 第四章:模板

这一章一开始给出了一个 HTML 登录表单的示例,示例代码和渲染后的画面(图 4-1)中,用户名输入框的占位文字是 Héctor Rivera,密码输入框的占位文字是 19001130,勾选了记住登录状态的「记住我(Remember me)」选项。

Héctor Rivera 是电影里小男孩在亡灵世界里遇到的死去的爸爸,他的生日是 1900 年 11 月 30 日,勾选了「Remember me」,他就会被人记住,所以就不会消失了……

消失的爱人(Gone Girl)

P139 第五章:数据库

第一小节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示例表格(表 5-1),如下:

这两条数据分别对应《消失的爱人》里的男女主角。

记忆碎片(Memento)

同样在第五章,这一章写了一个用来记笔记的示例程序,分别使用了三条笔记内容作为示例演示 CRUD 操作,即:

这三条笔记均是《记忆碎片》里男主角记在各处的笔记。

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P178 第六章:电子邮件

第六章介绍电子邮件使用的示例邮件正文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这是 1987 年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正文。

本来是想把 Wall 换成另一个单词以便反映现状的,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没那么做。不过这句话原版现在来看已经是够讽刺的了。

黑客帝国(The Matrix)

P246 第八章:个人博客

介绍自定义 flash 消息样式的时候,给出了下面的自定义 CSS 类示例:

.alert-matrix {
    color: #66ff66;
    background-color: #000000;
    border-color: #ebccd1; /* 这一行好像没用 */
}

调用示例如下:

flash('Knock, knock, Neo.', 'matrix')

实际的显示效果如下所示:

模拟了电影原图:

《未麻的部屋》(Perfect Blue)和《黑天鹅》(Black Swan)

P236 第八章:个人博客

这一章的示例博客名字叫做 Bluelog,模仿了《未麻的部屋》里记录未麻生活的网站,初始化账户的信息如下:

def fake_admin():
    admin = Admin(
        username='admin',
        blog_title='Bluelog',
        blog_sub_title="No, I'm the real thing.",
        name='Mima Kirigoe',
        about='Um, l, Mima Kirigoe, had a fun time as a member of CHAM...'
    )
    ...

另外介绍博客的主题地方提供了蓝色和黑色两个主题,主题名分别是「Perfect Blue」和「Black Swan」,对应《未麻的部屋》和《黑天鹅》两部电影的英文名(后者致敬了前者)。

龙猫(My Neighbor Totoro)

P260 第八章:个人博客

这个算不上彩蛋……在介绍生成英文标题 slug 的 slugify 函数的时候,实际调用的示例使用了龙猫的几种名字作为输入数据:

>>> slugify(u'My Neighbor Totoro')
u'my-neighbor-totoro'
>>> slugify(u'邻家的豆豆龙')
u'lin-jia-de-dou-dou-long'
>>> slugify(u'となりのトトロ')
u'tonarinototoro'

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

P421 第十章:待办事项程序

这个彩蛋是刻意加的,因为这一章的示例程序是一个 Todo List 程序,所以要找一个和清单相关的电影。示例程序里的几条待办事项就是电影里的一些遗愿。当时还没看过这个电影,特意去看了一遍,感觉一般。

应该就这些了,如果还有其他的,欢迎补充。

那么放置这些彩蛋的目的是?没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好玩。同时为了能让发现彩蛋的人也会觉得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