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原型体现你的专业度

288 阅读5分钟

一、比画原型更重要的,是在画之前想清楚要做什么

很多小白刚入门的时候,包括我自己,会特别注重体验,特别是一些细节交互、页面展示,觉得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外在完美无瑕,内在赏心悦目。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这个阶段除了外在体验层,其他的也说不出点什么,比如业务流程、底层逻辑、商业模式这些高大上的内容。

不论是负责一个功能模块还是负责一个整体项目,你的每一步行动一定是有很明确清晰的目标驱动,而不是我觉得应该怎么样,我认为这样会更好。

以目标为导向,会让你从细节中抽离出来,更关注整个流程的关键节点,有助于把精力花在关键节点上。宏观角度看问题的产品经理一定比微观角度看的成长更快一些。

再说画原型,不用在意是画上草稿纸还是使用Axure/Sketch/墨刀,找一个你认为顺手的就OK,绝没必要太过于重视。工具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提升使用效率,而不是深入的学会使用工具。

因此,在画原型之前,你的脑子里应该很清晰的知道你要画什么,你每一个主页面需要哪些元素,主流程是什么样的,原型只是将你的想法可视化

二、画原型的步骤及检查清单

讲这部分内容之前,有两个想法应该早点知晓:

即便是最牛逼的设计师,也无法输出滴水不漏的设计图。所以,在输出时,有所遗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要接纳它,没必要因为这个而否定自己。这个很重要。
最终影响一个产品/功能成败的,是你是否打中用户的那个点,是否解决了用户某个问题。所以,多花精力在主流程的关键节点上。只要主流程不频繁发生变更,那剩下的就是些细枝末节的完善。
所以,画原型,第一步把主流程捋顺画出来,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达到相对完美状态的原型,是专业性体现的第一步

1. 页面所有元素,都一一列举,有明确的规则和说明

一一列举,可以最大化防止漏掉细节内容。

2. 考虑文本最多展示几行、最大字数极限、超过极限该如何处理

即便是信息化的今天,文字仍然是最核心的呈现内容。因此,只要是文字,就需要考虑文字的行数/字数/极限值处理

3. 页面的每一个元素都要想清楚是否支持动态可配置

考虑到以后的扩展性,每一个功能区域是否动态控制显隐,元素内容是否可灵活配置,文案是否支持动态修改

当然,一般情况下,大家约定俗成的是不可动态配置,因此,需要动态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标出来。否则做到最后想改动,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4. 考虑可触发区的状态:业务场景不同,状态也会不同

主流程一定是正常状态,但是业务场景不同,状态也不同。比如最基本的可触发、不可触发,还有随着业务进程不同,展示不同的业务状态,这个要想全,作为对主流程的信息补充。

  • 业务状态:行为发生前/行为发生中/行为发生后
  • 数据状态:有数据、无数据
  • 时间状态: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

5. 考虑设备、版本、平台三个系统级别的影响

设备:是否要兼容平板电脑、小屏手机,是否存在横竖屏切换。基本就这两个关键点。

版本:在设计的产品是否要兼容老版本用户,如果无法兼容,是否会影响老版本用户的使用。如果需要兼容,当下的设计是否能支持到,是否有强制升级的必要。特别是在做原有功能优化重构的时候,这个问题更需要慎重考虑。

平台:这个考虑多见于H5开发。因为需要用一套代码适用于多个平台,要考虑H5与APP的平台差异性。比如返回方式、分享触发,以及体验的流畅性。

6. 是否有必要新手引导,换一个视角审视功能

对于新用户,是否有必要做引导说明,从而达到了解新功能、快速上手的目的。

7. 让人头疼的网络问题,也是必须考虑因素之一

考虑到网络慢、网络加载中、加载超时、中断、重新加载、4G与WIFI切换等等一系列情况下出现的场景并设计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个在做过一两次后,一般可以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网络处理方式。像这种全局页面都涉及的规则,单独拎出来会更清晰。

8. 登录状态与用户角色

考虑到业务是否有必要区分登录用户与游客用户,在何时触发登录。业务的用户角色是否存在多样性/阶级性。多样性指平等维度下,不同的角色。比如护士、医生。阶级性,比如普通用户、VIP用户等。

9. 反馈提醒机制是否完善

比如常见的toast反馈提示、二次确认机制等。这个就不赘述了。

10. 是否过度设计,每一个元素是否为必须元素

从用户视角看整体功能,是否页面每一个元素都为必须元素,是否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嫌疑,是否真正做到了MVP,是否可以让整体功能更加极简。

画图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你的原型被更多相关人员所熟悉认可,并且能够按照原型输出你预期的产品效果,才是最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