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埋点思路

9,921 阅读7分钟

数据模型的建立

神策的基本模型包括事件(Event)和用户(User)两个;比如说要统计今天注册小程序的人数。区分注册事件还是别的事件,用到了事件模型。每个用户启动N次只能算一次,用到了用户模型。

标识用户 distinct_id

每个用户启动N次只能算一次,区分A用户和B用户,这些要根据用户的标识来做。常用的稳定的标识用户的几个东西可以用: 手机号,微信号(openid),后端系统注册后分配的id(ssoid)。 用手机号和ssoid来标识,需要用户注册后才有,所以这两个不能去标识游客。所以只能用openid去标识游客。 现在的需求是标识注册用户要用ssoid来标识,方便接入其他系统 所以我们对游客用openid来标识,对注册用户用ssoid来标识。 这会带来一个坑定。比如说一个未注册用户做了一些埋点动作后再去注册,这个过程会产生两个distinct_id 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如果根据distinct_id来去重,结果是会比真实的数据要多的。所以要把有ssoid的用户和他的openid关联起来, 在神策后台面板选择的是用户数来去重。

埋点代码的基本思路

埋点代码的基本思路和‘追踪某个用户的某个行为’这件事的描述是一样的。首先建立一个人物模型,然后追踪这个人物的行为。这个先后顺序在代码中的体现:

import sensors from './sensors/config.js'

// 在后台接口回调中通过openid标识建立一个游客用户模型
login(isRegister, openid, ssoid) {
 // 非注册用户
 if (!isRegister) {
  sensors.setOpenid(openid)
  // 给这个模型完善描述信息
  setProfile({
    sex: '男',
    city: '深圳',
  })
  // 初始化神策埋点,开始给神策后台发送数据
  sensors.init()
 } else {
  sensors.setOpenid(openid)
  // 给这个模型完善描述信息
  setProfile({
    sex: '男',
    city: '深圳',
  })
  // 调用login会把ssoid和之前的openid关联起来
  sensors.login(ssoid)
  // 初始化神策埋点,开始给神策后台发送数据
  sensors.init()
 }
}

// 用户触发了注册动作时这里会执行
register(ssoid) {
  // 调用login会把ssoid和之前的openid关联起来
  sensors.login(ssoid)
  // 自定义事件register,追踪用户的注册行为
  sensors.track('register', {
    title: '首页',
    share_mobile: 13590035000,
    time: '2020-03-13 16:00:00'
  })
}

前端埋点代码的设计案例

接到一个需求,所有的页面都要采集页面的切换动作,比如当前页面停留的时间,下个页面的路径,标题。重点是所有页面

痛点和难点

写代码之前,先思考下蒙头写代码会带来哪些痛点。而认识并且规避掉这些痛点,就是接下来的要做的事情和思路

  • 1: 埋点代码不是主流的业务逻辑,如果和业务逻辑糅合在一起,会非常的乱,长期的需求迭代和多人协作会导致维护代码的时候非常困难
  • 2: 涉及的所有的页面,每个页面都要写相应动作的埋点代码,有N个页面就会在N个页面写一遍,迭代修改的时候同一个埋点的需求也要改N遍
  • 3: 埋点的动作次数很多,代码量会很大
  • 4: 涉及的所有的页面,如果都在每个页面上写,容易漏写

而这些问题,神策源码其实也遇到过,所以可以参考下神策源码的思路,解决这些痛点。

神策源码是怎么解决的

看了半天神策源码,终于发现了关键所在:

var oldApp = App;
App = function(option) {
  mp_proxy(option, "onLaunch", 'appLaunch');
  mp_proxy(option, "onShow", 'appShow');
  mp_proxy(option, "onHide", 'appHide');
  oldApp.apply(this, arguments);
};

var oldPage = Page;
Page = function(option) {
  mp_proxy(option, "onLoad", 'pageLoad');
  mp_proxy(option, "onShow", 'pageShow');
  if (typeof option.onShareAppMessage === 'function') {
    sa.autoTrackCustom.pageShare(option);
  }
  oldPage.apply(this, arguments);
};

源码是劫持了微信小程序提供的App, Page函数,然后往里面添加埋点代码,而启动小程序,App函数必然会执行,加载某个页面,Page函数必然会执行,这样预设的埋点代码就在App函数和Page函数执行的时候静默的执行了 劫持了App,Page函数解决了N个页面要写N遍的问题。劫持了App,Page函数,可以实现‘一键埋点’,N个页面只要写一遍就可以了。

虽然劫持了App,Page函数,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

  • 1:无法解决按需埋点,比如说有些页面需要埋,有些页面不需要
  • 2:代码过于集成,会导致不同的埋点需求的代码糅合在一起,埋点代码和埋点代码之间的混乱。

集成和分离举个例子,比如说造一个机器,如果是集成的,机器的某一个地方坏了,可能会导致整个机器都不能用。而分离是把机器拆分成很多个零件模块,零件坏了可以单独修换。

这时候我想到了vue中常常使用的mixins的技巧(有策略性的选择合并或者继承或者替代的混入)可以解决代码复用,抽离的问题。来看看mixins的一个例子:

// 混入的属性
const mixins = {
  // 页面的变量
  data: {
    apple: 0,
    banner: 1,
    cat: 3
  },
  // 页面显示会触发这个函数
  onShow() {
    console.log('mixins')
  },
  // 自定义方法1
  method1() {
    console.log('mixins method1')
  },
  // 自定义方法2
  method2() {
    console.log('mixins method2')
  }
}

// 原有的属性
export default {
  mixins: [
    mixins
  ],
  // 页面的变量
  data: {
    apple: 100,
  },
  // 页面显示会触发这个函数
  onShow() {
    console.log('origin')
  },
  // 自定义方法1
  method1() {
    console.log('origin method1')
  },
}

最终会合并成:

export default {
  // 页面的变量
  data: {
    apple: 100,
    banner: 1,
    cat: 3
  },
  // 页面显示会触发这个函数
  onShow() {
    console.log('mixins')
    console.log('origin')
  },
  // 自定义方法1
  method1() {
    console.log('origin method1')
  },
  // 自定义方法2
  method2() {
    console.log('mixins method2')
  }
}

入口处劫持Page函数,在需要埋点的时机比如onShow这个时机用mixins的方式静默注入埋点的代码。 这样就可以不影响到业务代码的情况下,实现业务逻辑和埋点逻辑的分离,不同需求的埋点逻辑的分离,同时支持了集成和按需。 并且可以"一键埋点"。 然后剩下的事件就变成劫持App,Page函数,写一个小程序版的mixins扩展,把不同的埋点需求拆分一个单独的模块,既可以一键集成,又可以按需使用。

前后对比

没改造之前:

// N个这样的页面
import { getData } from 'api/getData.js'

Page({
  onShow() {
    // 业务逻辑
    getData().then((res) => {
      if (res.data && res.data.code === 1) {
        const data = res.data.data
        for (let i = 0; i < data.length; i++) {
          console.log(i)
        }
      }
    })
    // 埋点代码
    const title = '首页'
    const url = 'pages/index/index’
    sensors.track('login', {
      title,
      url
    })
  }
})

改造后的一键埋点:

// 入口app.js,只要引入一次,所有的页面都不用单独写
import './sensors/one-key.js'
import { getData } from 'api/getData.js'
// 零侵入业务逻辑
Page({
  onShow() {
    // 业务逻辑
    getData().then((res) => {
      if (res.data && res.data.code === 1) {
        const data = res.data.data
        for (let i = 0; i < data.length; i++) {
          console.log(i)
        }
      }
    })
  }
})

改造后的按需埋点:

import pageSwitchMixin from './sensors/mixins/page-switch.js'
import pageClickMixin from './sensors/mixins/page-click.js'
import { getData } from 'api/getData.js'

// 同样零侵入业务逻辑
Page({
  // 按需埋点的插槽
  mixins: [
    pageSwitchMixin,
    pageClickMixin,
  ],
  onShow() {
    // 业务逻辑
    getData().then((res) => {
      if (res.data && res.data.code === 1) {
        const data = res.data.data
        for (let i = 0; i < data.length; i++) {
          console.log(i)
        }
      }
    })
  }
})

Mixins需要注意的地方

mixins虽然解决了代码复用的问题,但是也会带来变量命名冲突的问题,所以使用mixins的时候,如果是独立于业务逻辑的变量,应该有命名空间。

总结

劫持App,Page函数在小程序中非常有用,可以集成扩展功能。 而mixins是非常好用且通用的代码技巧,不仅仅是在埋点的逻辑,在业务逻辑上同样非常好用。 放上mixins的地址 wx-miniapp-mix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