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裸辞遇到了面试难,你需要了解一下这些面试题

23,637 阅读11分钟

乘兴裸辞心甚爽,面试工作屡遭难。 幸得每日一题伴,点击关注莫偷懒。

又要到金九银十的跳槽季了,为了让更多的小伙伴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取的更好的offer,所以自上月起我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公众号【前端有的玩】里面推送一到两道面试题,俗称每日一题(每日一坑)。方便找工作的小伙伴每日都会有新的收获。本文就是小编将前期的一些比较经典的每日一题进行了梳理,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内容首发于公众号【前端有的玩】,关注 === 学会。

一道类数组相关面试题

什么是类数组,类数组就是 拥有length属性,且其他属性(索引)为非负整数的对象,且不具备数组所用于的方法。比如我们常用的document.querySelectorAll返回的NodeLists就是一个类数组。这道题就是和类数组相关的内容.

题目

请说出以下代码输出的内容,需要区分nodejs,chrome以及chrome去掉splice之后的输出内容

var obj = {
    '2': 3,
    '3': 4,
    'length': 2,
    'splice': Array.prototype.splice,
    'push': Array.prototype.push
}
obj.push(1)
obj.push(2)
console.log(obj)

答案

这道题一共问了三种情况下面的输出,下面依次说明答案

  1. node下面输出

    { '2': 1,
      '3': 2,
      length: 4,
      splice: [Function: splice],
      push: [Function: push] }
    
  2. chrome下面输出

    [empty × 2, 1, 2, splice: ƒ, push: ƒ]
    
  3. chrome去掉splice下面输出

    {2: 1, 3: 2, length: 4, push: ƒ}
    

通过上面输出的内容,可以看出相同的代码,不同情况输出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下面进行详细分解。

题解

在解答题目之前,我们再看看这段代码

const arr = new Array(2)
// 输出  2 [empty * 2]
console.log(arr.length, arr)
arr.push(1)
// 输出  3 [empty * 2, 1]
console.log(arr.length, arr)

可以看到push方法会将数组的length + 1, 然后将值放在索引为length - 1的位置,比如上面的代码,因为在初始化数组的时候,已经将数组长度指定为了2, 所以在push之后length就变成了3,然后arr[3 - 1] = 1

MDN上面对push的方法的解释是:

push 方法具有通用性。该方法和 call()apply() 一起使用时,可应用在类似数组的对象上。push 方法根据 length 属性来决定从哪里开始插入给定的值。如果 length 不能被转成一个数值,则插入的元素索引为 0,包括 length 不存在时。当 length 不存在时,将会创建它。

根据MDN解释,push既可以使用到数组中,也可以使用到类数组中。而根据前文中对类数组的解释,可以看到题目中的obj就是一个标准的类数组,那就可以在obj上面使用数组的push方法。

再看obj.push(1), 因为obj.length = 2, 所以会将length + 1就变成了3, 这时候 索引值时obj[3 - 1] = 1obj[2] = 1, 同理 obj.push(2) 也一样的。因为在obj中已经有了属性(索引)23,所以在push的时候会覆盖掉23上面的默认值。

所以在nodejs中就会输出

{ '2': 1,
  '3': 2,
  length: 4,
  splice: [Function: splice],
  push: [Function: push] }

但是在chrome控制台中输出

[empty × 2, 1, 2, splice: ƒ, push: ƒ]

很奇怪,为什么会输出这样呢?这一块有一个很特殊的陷阱,就是chrome控制台是如何判断打印的内容是数组还是其他对象呢?对于这个,chrome就是通过判断对象上面是否有splicelength这两个属性来判断的,所以如果你将splice去掉之后,就会输出以下内容

{2: 1, 3: 2, length: 4, push: ƒ}

你也可以试试下面的代码:

console.log({splice:function(){},length:1})
console.log({slice:function(){},length:1})

逻辑面试题之小鼠喝毒药

小编当年毕业的时候面试就遇到过好几次逻辑类的面试题,这道题就是一道逻辑类的面试题,一起来看看。

题目

有16瓶水,其中只有一瓶水有毒,小白鼠喝一滴之后一小时会死,请问最少用多少只小白鼠,在1小时的时间一定可以找出有毒的水?

答案与题解

答案是至少需要4只小鼠,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用二进制去推理一下:

假设有4只小鼠,分别是甲乙丙丁,使用二进制来表示小鼠喝药的顺序,1代表喝药,0代表不喝药

甲: 1111 1111 0000 0000

乙: 1111 0000 1111 0000

丙: 1100 1100 1100 1100

丁: 1010 1010 1010 1010

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去判断:

  1. 甲乙丙丁都死了,说明第一瓶有毒
  2. 甲乙丙死了,说明第二瓶有毒
  3. 甲乙丁死了,说明第三瓶有毒
  4. 甲乙死了,说明第四瓶有毒
  5. 甲丙丁死了,说明第五瓶有毒
  6. 。。。 依次类推

其实对于这道题,可以使用2n次方来判断,比如有32瓶水,那么就是25次方,所以就需要5只小鼠。

arguments 面试题

ES6中,我们如果一个函数参数个数不确定,我们一般会使用扩展运算符即function(...rest){},得到一个参数数组rest,但是在ES6之前,我们是不能使用扩展运算符的,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使用arguments

题目

请说出以下程序输出的内容(chrome输出内容)

let obj = {
  age: 18,
  foo: function(func) {
    func()
    arguments[0]()
  }
}

var age = 10
function fn() {
  console.log(this.age)
}

obj.foo(fn)

答案

本题的答案是:

// 第一个输出 10
func()
// 第一个输出 undefined
arguments[0]()

有点出乎意料了吗?

先来解释一下第一个,为什么不是输出18呢,虽然func()是在foo函数里面调用的,但是并没有显式指明作用域,这时候会使用默认作用域window,而对于浏览器来说,在全局通过var声明的变量会自动挂载到window上面,所以var age = 10相当于window.age = 10, 而第一个func()里面的this.age相当于window.age

第二个可能许多人有点蒙,为啥是undefined,先看一下下面的代码

const arr = [function() {console.log(this[1])}, '我是子君']
// 输出 我是子君
console.log(arr[0]())

我们通过arr[0]获取到函数,这时候函数的作用域就是这个数组,所以再调用的时候,this就是arr, 所以this[1]就是数组第二项。

这时候回过头来看arguments,这个其实是一个类数组,里面存的是函数传入的参数,第一项就是传入的函数,和上面例子一样,arguments[0]的作用域就是arguments,而arguments上面并没有age属性,所以是undefined

this指向问题

this指向问题一直是比较混乱的,在箭头函数出现之前,this的指向与代码在哪里定义并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是被谁执行的,正因为此,所以许多开发人员经常会搞不清楚this到底是谁。下面的两道题都是和this指向相关的问题。

题目一(青铜)

请说出以下代码输出的内容

var num = 1;
let obj = {
    num: 2,
    add: function() {
        this.num = 3;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um);
            this.num = 4;
        })();
        console.log(this.num);
    },
    sub: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um)
    }
}
obj.add();
console.log(obj.num);
console.log(num);
const sub = obj.sub;
sub();

题目二(黄金)

请说出以下代码输出的内容

var num = 10
const obj = {num: 20}
obj.fn = (function (num) {
  this.num = num * 3
  num++
  return function (n) {
    this.num += n
    num++
    console.log(num)
  }
})(obj.num)
var fn = obj.fn
fn(5)
obj.fn(10)
console.log(num, obj.num)

答案

题目一

输出结果: 1,3,3,4,4, 你答对了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代码解析

var num = 1;
let obj = {
    num: 2,
    add: function() {
        this.num = 3;
      	// 这里的立即指向函数,因为我们没有手动去指定它的this指向,所以都会指向window
        (function() {
            // 所有这个 this.num 就等于 window.num
            console.log(this.num);
            this.num = 4;
        })();
        console.log(this.num);
    },
    sub: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um)
    }
}
// 下面逐行说明打印的内容

/**
 * 在通过obj.add 调用add 函数时,函数的this指向的是obj,这时候第一个this.num=3
 * 相当于 obj.num = 3 但是里面的立即指向函数this依然是window,
 * 所以 立即执行函数里面console.log(this.num)输出1,同时 window.num = 4
 *立即执行函数之后,再输出`this.num`,这时候`this`是`obj`,所以输出3
 */
obj.add() // 输出 1 3

// 通过上面`obj.add`的执行,obj.name 已经变成了3
console.log(obj.num) // 输出3
// 这个num是 window.num
console.log(num) // 输出4
// 如果将obj.sub 赋值给一个新的变量,那么这个函数的作用域将会变成新变量的作用域
const sub = obj.sub
// 作用域变成了window window.num 是 4
sub() // 输出4
题目二

输出结果为: 22 23 65 30, 你答对了吗? 下面我们解析一下

var num = 10
const obj = {num: 20}
obj.fn = (function (num) {
  this.num = num * 3
  num++
  return function (n) {
    this.num += n
    num++
    console.log(num)
  }
})(obj.num)
var fn = obj.fn
fn(5)
obj.fn(10)
console.log(num, obj.num)

我们把上面的代码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分析

  1. 先看第三行代码,是一个赋值操作,我们知道赋值操作是从右向左的,而=号右边是一个立即执行函数,所以会优先执行立即执行函数,立即执行函数没有手动指定this,这时候this = window,而立即函数的参数num是传进来的obj.num,所以num参数默认值是 20

  2. 第四行相当于window.num = 20 * 3

  3. 第五行为传入的参数加一,所以 num = 20 + 1

  4. 第六行return了一个函数,而这个函数就是obj.fn的值, 但是因为return的函数引用了立即执行函数里面的num,所以形成了闭包。这时候

    obj.fn = function(n) {
      this.num += n
      // 这个num是立即执行函数里面的num
      num++
      console.log(num)
    }
    
  5. var fn = obj.fn, 将obj.fn赋值给新的变量,而这个变量的作用域是window

  6. 在调用fn(5)的时候, 在第二步,window.num的值已经变成了60, 然后因为这时候fnthiswindow, this.num += n相当于window.num += n, 即window.num = 65

  7. num++, 因为闭包的原因,第三步num21,所以这一步 num变成了22, 同时输出22

  8. 然后obj.fn(10),这时候fnthisobj,obj.num默认值是20, this.num += n相当于 obj.num += 10

  9. 和第七步一样, num + 1 输出 23

  10. console.log(num, obj.num)相当于 console.log(window.num, obj.num),从上面几步可知, window.num = 65, obj.num = 30

扩展题

如果将上面两道题的 var改成 let, 又会输出什么结果呢?

数据类型转换问题

虽然在日常开发中,我们隐氏类型转换用的比较少(不一定),但是这个还是面试常问问题,掌握还是要掌握的,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目吧.

题目(王炸/青铜,我也不知道)

请说出以下代码输出的内容

console.log([] + [])
console.log({} + [])
console.log([] == ![])
console.log(true + false)

答案

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1. 第一行代码
// 输出 "" 空字符串
console.log([] + [])

这行代码输出的是空字符串"", 包装类型在运算的时候,会先调用valueOf方法,如果valueOf返回的还是包装类型,那么再调用toString方法

// 还是 数组
const val = [].valueOf()
// 数组 toString 默认会将数组各项使用逗号 "," 隔开, 比如 [1,2,3].toSting 变成了"1,2,3",空数组 toString 就是空字符串
const val1 = val.toString() // val1 是空字符串

所以上面的代码相当于

console.log("" + "")
  1. 第二行代码

    // 输出 "[object Object]"
    console.log({} + [])
    

    和第一题道理一样,对象 {}隐氏转换成了[object Object],然后与""相加

  2. 第三行代码

    // 输出 true
    console.log([] == ![])
    

    对于===, 会严格比较两者的值,但是对于==就不一样了

    1. 比如 null == undefined
    2. 如果非numbernumber比较,会将其转换为number
    3. 如果比较的双方中由一方是boolean,那么会先将boolean转换为number

    所以对于上面的代码,看下面一步一步分析

    // 这个输出 false
    console.log(![])
    // 套用上面第三条 将 false 转换为 数值
    // 这个输出 0
    console.log(Number(false))
    // 包装类型与 基本类型 == 先将包装类型通过 valueOf toString 转换为基本类型 
    // 输出 ""
    console.log([].toString())
    // 套用第2条, 将空字符串转换为数值、
    // 输出 0
    console.log(Number(""))
    // 所以
    console.log(0 == 0)
    
  3. 第四行代码

    // 输出 1
    console.log(true + false)
    

    两个基本类型相加,如果其中一方是字符,则将其他的转换为字符相加,否则将类型转换为Number,然后相加, Number(true)1, Number(false)0, 所以结果是 1

总结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虽然我只想拧螺丝,但是我却需要通过造火箭来找到拧螺丝的工作,每日一题,每天都有新的面试题目,欢迎关注公众号【前端有的玩】,拉你进入前端技术交流群,每日一题等着你来一起答题。

结语

不要吹灭你的灵感和你的想象力; 不要成为你的模型的奴隶。 ——文森特・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