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职业规划 - 我来税友的这 3 个月的感受

7,863 阅读12分钟

前言

我现在的老板兼我以前的同事周源, 如果你们看早早聊大会, 应该也看到过他 - 别号 远舟, 在税友一周年了, 他给团队写了一份内部信, 看完之后感触很深, 也基本是我在税友这 3个月的切身感受, 其中提到很多的点我觉得是可以给当下同行们分享下的

正文

一家传统软件公司要转型, 跨越非连续很难, 非常难

人的局限性, 企业的局限性

我们得承认这个世界上存在个体差异很大的个人, 比如天才, 像爱因斯坦, 牛顿, 但我们同时也得承认, 即便再天才, 再伟大的人也有局限性, 这个局限性是人所处的时代造成的.

而企业作为由人构成的组织, 局限性的特征会更加显著, 俗话说, "成也萧何败萧何" 一家企业创业之初抓住的时代机遇, 并由此展开的一系列决策, 这些决策往往是连续的, 这种连续性的抉择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会朝令夕改, 东打一枪, 西开一炮, 随着企业的发展, 经过 10年 20年, 这种连续的带有局限性并且持续取得成功的决策会产生惯性, 而这种惯性往往和企业的成长速度成反比, 即企业发展早期决策惯性弱, 局限性小, 成长速度快, 企业发展中后期, 决策惯性强, 局限性大, 成长速度变慢

因此很多企业连续发展了多年, 到了某个时间点之后决策因为决策惯性的存在, 加上受制于局限性, 往往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和环境, 无法抓住新机遇, 从而没落.

典型的例子 - 诺基亚, 鲍尔默执掌时期的微软, 以及打不过 Tik Tok 的脸书.

而如果一个企业打破原有的决策惯性, 扭转了这种从连续增长到连续衰退的过程, 就可以称为跨域非连续, 而且往往是跨越非连续之后的企业成长会大幅度超过第一个连续周期的水平.

典型的例子 - 纳德拉执掌的微软, 放弃线下租赁服务的 Netflix, 改用算法推荐的亚马逊, 坚持打造云服务的阿里巴巴

税友的连续与非连续

虽然我来税友时间不长, 还没转正, 不过从我收集到的信息来看, 税友在近 20年的发展中其实是一家跨越过非连续的企业, 早期税友主要是靠税务系统代理和税务系统培训起家, 这其实是一段连续发展的时间, 税友第一次跨越非连续应该是决定自己投标税务信息系统, 摆脱代理商的身份, 其实现在看来这样的决策是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的, 和 Netflix 放弃线下租赁的现金牛业务一样, 这种扭转决策惯性的转型决策往往会带来阵痛,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当时税友为了解决软件开发人才的问题, 全公司从绍兴搬到了杭州, 税友的老板张镇潮先生为此还自讨腰包替当时的员工买了公司的股份.

税友的这一次决策从第一个连续跨域到了另一个连续, 事实证明这样的决策是有效的, 只不过相比同时期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这样的跨越显得并不那么壮阔.

辗转到了 2015年, 政策和市场的变化, 让税友迎来了第二次跨越非连续的机会, 然而这一次显然要难得多. 不像第一次只是一个决策, 面对几十人的一次逆转, 而这一次, 税友要面对的是一家已经跑了十几年, 几千人的企业所带着的巨大的决策惯性进行逆转, 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而这样的事情再当下 2020 这个时间点, 整个中国的各个企业身上都在发生.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 一旦跨过去就是几十倍的增长. 目前来看, 我们是有信心跨过去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税友做的事情让我们有这个信心

  • 吸纳互联网人才, 补充新鲜血液
  • 重塑企业文化
  • 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
  • 全面拥抱云技术

这些事情也反映出税友对于跨越非连续, 对于重塑自己的决心.

这里引用周源说的

欧美有很多厉害的 2B SaaS 企业,Salesforce,SAP,HRBlock... 中国没有,但中国却有 10 倍于美国的市场规模。

有人说中国的 2B SaaS 起不来是国情, 但我不这么认为, 2015年我在阿里 B2B 的时候进场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2B 的春天要来了, 时隔 5年, 我依然认为这句话并没有说错, 只是要来了, 还未来. 但现在来看的话, 已经很近了, 这么说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中国的消费互联网之所以如此发达, 手机功不可没, 如果把移动互联网看成是一个云的话, 那么手机就是个人上云的一个入口, 显然我们现在已经把自己生活的大部分都放在了云上, 这个云将人的需求以几亿, 十几亿倍放大了, 以前我们说如果我去天桥要饭, 全国人民给我 1块钱, 我就是亿万富翁, 显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段子成真了, 主播一句打赏就引来了成千上百万人的 1块钱, 过去所有的个人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被放大了十几亿倍, 以前做不起来的生意现在都能做了, 这就是消费互联网爆发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同理, 如果说产业互联网是下一次互联网经济的爆发那依然要遵循同样的逻辑, 无非是个人变成了企业.

但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 我们现在的企业不是早就已经联网了么,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 阿里巴巴 腾讯这样的巨头公司呢?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 因为需求无法标准化.

就像税友这些年服务的几百万中小企业, 和几万的大型企业, 在税务信息化的程度上差异很大, 这里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差异, 还有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差异, 而早期的技术条件无法在这种差异极大的环境下提供标准化服务, 直到 云 服务的出现. 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新基建里比较关键的一部分.

其实对于税务申报, 财务管理是完全可以标准化的, 因为这个是由政府主导的, 无论是从效率要求还是政府的意愿, 企业的意愿, 都希望这类服务能标准化, 但过去因为数据和软件的本地化,加上经年累月的版本差异导致集成迁移的困难, 用本地化的方式永远都无法对齐不断变化的税务政策, 自然也谈不上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没有标准化的业务就无法做到平台化, 无法提升企业服务效率, 效率上不去, 成本就下不来, 成本下不来, 就没钱去搞创新, 因此中国的 SaaS 企业大多数都在温饱线上挣扎, 有的最后沦为外包公司, 甚至我听到有些声音说, 这种定制化就是中国特色的 SaaS 服务, 我觉得纯属扯淡.

中国的 SaaS 市场未来必然是集中度非常高的, 会和 2C 一样诞生千亿美金级别的平台型企业, 甚至是万亿级别的, 比如类似微软那样的企业. 中国有如此巨大的企业服务市场, 随着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在企业服务领域一定会诞生巨头型公司, 至于是不是税友, 我不敢说, 但是当下来看, 这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税友现在不算特别大, 距离百亿美金级的公司都相差甚远, 但我相信一旦到了某个时间点, 尤其是我们跨越过非连续, 在某个时间点就会开始提速, 这种速度将会是非常惊人的. 比如特斯拉.

视人为人的企业文化, 并不是说说

一家企业想要跨越非连续, 说到底还是要靠人, 我们都知道企业要以人为本, 尤其是管理. 但现实中国内却有很多"嘴上这么说, 手里却开始乱扔工牌, 要工人弯腰去捡的公司"

以人为本, 视人为人, 我觉得这一点是我在税友感受非常深的, 这里我又要引用下我老板的话😁

简单的人际关系让人不会心累,大家都很务实,就是做事情(先不说做的是不是七拐八扭),没那么多有的没的。******都很真诚,会把他们知道的倾囊相授,无所隐瞒。有事情想加班就加班,不想加班就回家(而且如果确实需要周六日加班的话,还有加班费),虽然我老板天天 9 点多才走,但我在老板面前提前走并没有啥压力:)

曾几何时, 合理的有意义的加班都成了我们这一代衡量一份工作是否人性化的标准, 识人为人就应该尊重一个人最基本的对自我时间的支配权,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 我们是提升自己, 还是用在工作上, 还是其他什么这个应该是遵循我们自己的意愿, 从公司的角度讲, 尊重员工选择的权利. 引导和倡导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应该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 加不加班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是不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记得有次面试一个南京的小伙, 他问了一句, "听说你们杭州加班特别严重, 不知道你们这边?" 我当时想了下, 就这么回答他

"先不说加不加班, 至少在我们这里, 你按时下班, hr 不会找你谈话"

如果我们完成了工作, 按时下班, 都要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压力, 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负罪感

如果我真心喜爱我的工作, 我对当前的问题很感兴趣, 我自愿留下来钻研都要背负所谓奋斗逼, 加班狗的压力

无论是上面的哪一种, 我认为都是畸形的.

一家企业, 一个社会, 要视人为人, 就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通过影响而非强制, 通过引导而非洗脑去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奋斗和拼搏精神. 同样一家企业, 一个良性的社会, 应该给每个人独立思考的环境, 独立发声的勇气, 而不是活在被压迫被裹挟被道德绑架的环境中走向两个极端.

后话

本来是没有后话的, 不过评论里炸出一些税友的同事或者税友同事的同学, 就再聊聊加班这个话题, 就跟我上面提到的, 加班不加班应该是个人选择, 而不是一种强制行为, 导致加班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

  1. 问题的复杂性和我们当前的能力经验之间不匹配, 最直观的就是总是在修 bug, 联调 bug 上花费太多时间
  2. 研发体系, 研发流程效率不高导致, 缺乏太多的研发基础设施, 导致大量冗余的重复的工作, 研发按流程迭代周期长, 无法准确评估工时, 研发涉及跨部门协作耗费太多时间在实际开发之外
  3. 产品能力弱, 无法有效的挖掘和抓住客户需求, 在 2 的基础上, 会进一步加剧大量的无效开发导致加班
  4. 需求变化, 政策变化, 异常事件导致的突发情况, 在 2 的基础上, 缺乏灵活有效的动态化应对的体系导致的加班
  5. 加班文化导致的无效的强制加班

客观的讲, 税友的技术体系比相同体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要弱的多, 上面 1 - 4 都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并且很痛苦的问题. 甚至很多其他公司5 6 年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 我们到现在还没解决, 最典型的就是发布, 发布一次需要值班到晚上 12点, 有时候甚至 1, 2点, 但比起之前的通宵已经算是有进步了. 然而在我的印象中, 阿里在 13 年的时候就已经不需要发布值班了.

坦白的说, 因为 1 - 4, 税友加班还不少, 我的同事们都加班加点的搞基建, 平时基本也都是 8 9点下班, 但我们没有 5, 对于我们团队来说, 我们信奉的是

加班是为了以后不加班, 至少在税友这是一件有希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