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296 阅读18分钟

选择

管理部门的划分方法
  • 职能划分部门:这是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专业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性质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如制造业使用的是生产、销售、财务等
  • 按地区划分部门:一些规模较大或业务分布较广的组织通常采用这种形式。例如:处于不同地区的政府机关、银行、法院、工商等
  • 按产品划分部门:在多种经营的大规模组织中,按产品或产品流水线划分部门的方法比较流行。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分成发动机厂、车身分厂、轴承分厂等
系统的属性
  • 整体性: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性能之和
  • 关联性:是指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
  • 层次性: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该系统本身又可看做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就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
  • 统一性:不同层次上系统运动规律的统一性,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运动都存在组织化的倾向,而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系统同构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 详细调查

    • 组织结构的调查
    • 业务流程的调查
    • 数据流程的调查
    • 薄弱环节的调查
    • 其他信息的调查
  • 收集、分析用户需求

  • 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

  • 编制系统说明书

BSP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 支持企业的总目标
  • 面向企业中管理各层次的要求
  • 着眼于企业活动过程 从方法论上摆脱信息系统对旧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 使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有良好的整体性
  • 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实施
BSP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
  • 定义企业流程和数据类

    • 企业过程

      为了解当前的数据处理工作是如何支持企业的,需对目前的组织、企业过程、信息系统和数据文件进行仔细分析,发现不足和冗余之处。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分析工具是过程/组织矩阵

      做出企业过程/组织之间的关系矩阵

    • 数据类

      建立过程/数据类矩阵

      为设计出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提供基本依据

  • 分析现行系统寻求企业支持

  • 分析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要求

  • 确定新系统的体系结构

  • 确定新系统实现优化的先后顺序

数据流图绘制步骤
  • 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 绘制系统内部的数据流
  • 对复杂加工进行分解
  • 检查、修改和完善
数据流图检查
  • 正确性

    • 数据守恒(最关键)
    • 文件使用
    • 子图与父图平衡
    • 加工和数据流的命名
  • 可读性

    • 简化加工之间的关系
    • 分解应当均匀
    • 命名应当恰当
系统维护的分类

网络维护的重点工作是预防性维护

一般大中型企业信息系统的维护其为3年以上

  • 改正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7%~21%
  • 适应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8%~25%
  • 完善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50%~66%
  • 预防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4%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

运行管理制度包括

  • 机房管理制度 规定了机房设备安全管理方案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也规定了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义务、权限和责任

  • 系统维护制度

    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

    内容包括

    • 组织机构设置
    • 人员管理制度
    • 重大事项维护工作流程
    • 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 日常维护工作流程
    • 信息系统维护费用保障机制
  • 运行操作规程 为了加强管理,在用户手册的基础上形成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

  • 运行记录制度 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系统硬件、软件及数据等应用情况做详细记录

决策的类型
信息要求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低层管理
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企业外部以内部为主主要来自内部
信息范围较宽较窄较窄
概括性概括简单综合具体
时间性未来的历史的历史的
流通性过去的近期的当前的
精度较低较高
发生频率不常用一般使用经常使用
边界值分析的注意事项

经验表明,暴露软件错误的能力最强的测试方法是边界值分析

边界值分析:处理边界情况时,软件最容易发生错误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任务划分

  • 计划安排

  • 经费管理

    经济杠杆

  • 审计控制

  •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缓和和风险跟踪

  • 质量保证

    重点和难点 分为:事前准备、过程监控、事后评审

程序的书写格式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物流管理包括分销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

财务管理包括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管理的基本职能
  •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以制定出行动方案
  • 组织: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财务的配备等
  • 指挥: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检查
  • 协调: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机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
  • 控制:指对下属人员的行为进行检测,纠正偏差,使其按规定的要求工作
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提高数据流图的可读性
  • 简化加工之间的联系
  • 分解应当均匀
  • 命名应当恰当
文档的管理要遵循的原则
  • 文档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开发人员负责建立所承担任务的文档资源 与管理人员无关

  • 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 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

  • 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填空

系统实现过程的第一步是准备工作,即首先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及一些辅助开发工具
吸取其他同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经验教训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重要措施
输入MRP的基本信息: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
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人员通常按网络、硬件、软件、业务和行政等划分成不同的小组
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最抽象的系统是概念系统 - 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首先要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指出那些部分新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也就是要确定人-机配合方案
只要有事物的存在及其运动,就会有他们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就存在信息,这就是信息的普遍性
企业税后利润属于统计型数据
按照复杂程度分类,计算机、汽车、桥梁等属于物理结构系统
BSP法定义的企业三项资源:计划与控制、产品与服务、支持性资源
企业能否抽调必要的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在可行性分析中属于开发环境可行性
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对象标识、对象的操作集合、数据结构、消息接口
系统切换完成之后,新系统便正式投入使用,进入运行阶段
在系统切换之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包括:用户培训、数据准备、文档准备
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维护时间
调查企业的业务流程:通常可按原有的信息流动过程,逐个调查当前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处理任务,处理顺序和对时间的要求等情况,弄清每个环节的信息来源和去向
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常见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组的组成成员和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经费的多少系统的大小来确定
子系统与数据类的正确关系:子系统在数据上应有自身的完整性,一般一个数据类只能由一个子系统产生
根据企业内外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管理层数据高层管理者
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企业必须适应新系统带来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组织的变革
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组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具有封装能动两种特性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的描述称为系统分析报告
以CIO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是一个团队,团队中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形成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
在信息的存储问题上,主要由信息使用的目的决定的是保存何种信息
业务流程设计的特点:层次性、逻辑性、目标性
一般而言,组成流程的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分为串行并行反馈三种方式
模块耦合方式中,数据耦合方式的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
为应对因介质、操作系统、软件和其他环境原因导致重要数据库文件严重损坏等灾难发生,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为了应对设备出现故障并提高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对数据库服务器采取双机备份的形式
数据流图转换一般有两种策略,分别是以事务为中心的设计策略和以变换为中心的设计策略
数据字典中有三种类型的信息需要描述,分别是数据流、文件、数据项
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企业实体法(数据/实体关系矩阵)和企业过程法(过程/数据矩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其中的“一体化”包含两个含义:数据的一体化系统开发的一体化
系统分解的过程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情况
子系统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信
在系统设计报告中,网络设计部分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主要设备软件要求
CIO的出现标志着信息管理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走上了技术与人文、经济相结合的战略信息管理阶段
系统切换过程包括操作培训、选择切换方式和完成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
业务流程分析: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首先画出高层管理的业务流程图,然后再对每一个功能描述部分进行分解
测试工作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通过测试工具辅助完成
按照管理幅度的大小及管理层次的多少,分成两种结构: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 - 扁平结构是一种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
安全的网络一般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分析结果的描述尽可能采用图形方式
可行性分析中的可行性通常包括可能性必要性两个方面
在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第二范式意味着,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关系中的所有其他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
详细调查中用来描述当前系统结构的层次和隶属关系的图形是组织结构图
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定期保养性维护和突发性故障维修两种类型的维护活动
现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往往要和企业变革同时进行
在系统测试时,如果把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的方法称为渐增式测试
CIO的主要职能包括参谋作用、桥梁作用、企业信息化总领队和信息化培训
从系统分类来说,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等属于社会系统
如果一个系统的输出端和端之间不存在反馈,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系统
如一个系统可以与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则这个系统属于开放系统
从职能上分,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事务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开发目标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出发点
为了加快测试速度, 提高其效率,人们一般按“自底向上”的原则进行测试
BSP法的实质是企业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战略的过程
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业务流程重组)集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一体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信息收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需要的信息识别出来
管理过程通常包含以下步骤,即发现问题,拟定方案和做出决策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是做什么如何做的区别 - 逻辑模型反映了系统的性质,而物理模型反应的是系统的某一种具体实现方案
在系统测试报告中包括的测试是接口测试、功能测试和开发测试
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计划、指定编程规范、组织技术攻关、准备软硬件开发环境等
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分为:直接调用、选择调用(判断调用)、循环调用
系统软件维护对象主要包括系统管理程序系统支持程序两大类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程序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安全可靠性,一个是程序或系统运行可靠性
多数情况下,代码审查靠人工方式完成的。这也称为交叉评审
企业过程是企业资源转化与资源管理中的有逻辑关系的决策和活动
程序中注释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序言性注释描述性注释
BSP活动的结果是得出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及实施计划描述性文档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信息安全属性称为完整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反映了管理的业务职能

简答

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

U/C矩阵

U/C矩阵是用来表达过程和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用U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用C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产生

外关键字

如果一个关系R1中属性或属性组是另一个关系R2的主键,那么我们称这个属性或属性组为R1的外键

系统实现

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把系统设计的结果翻译成可为计算机“理解”、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

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是企业长期数据资源规划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它是企业现在和将来信息系统开发和最终运行的系统所遵循的蓝图。

内容耦合

两个模块不经过调用关系,彼此直接使用或修改对方的数据的耦合方式称为内容耦合。

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为什么要从一体化的角度构建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称“集成系统”。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这样可以保证各种职能子系统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子系统划分的方法
面向对象中的消息和方法
  • 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受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
  • 方法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定义了对象执行操作的机制
  • 方法使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之间的通信桥梁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作用是什么
  • 信息源 信息的产生地
  • 信息用户 是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
  • 信息处理器 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
  • 信息管理者 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它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将现代化管理理论、现代化管理方法及各级管理人员融为一体,最终为某个组织整体的管理与决策服务

信息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
  • 需求初步调查

    • 现行系统的目标和任务
    • 现行系统的概况
    • 现行系统的环境和约束条件
    • 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约束条件
    • 新系统的开发条件
  • 确定系统建设目标

  • 初步确定子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 拟定系统实施方案

  • 可行性分析

  • 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开发的困难因素主要有哪些
  • 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 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差
  • 重视编程、轻视规划
  • 无法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来加快速度
  • 存在堆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