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刻意练习》小记(上)

2 阅读10分钟

前言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籍,涉及到脑科学、心理学、如何练习、如何运用技能等等方向,评分4/5,有的部分过于累赘,比如强调刻意练习是什么,刻意练习的方式,在本书中出现不下于十次,可以适当做些删减。

在笔者看来,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是引出了一个讨论:人究竟是天生天才,还是练习导致的后天天才? 作者给出的结论偏向后者,笔者的结论也偏向后者。

以史为鉴,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出生微末,沛县是他的龙兴之地,刘家在当地甚至都算不上豪强,而他混迹了四十年也仅仅取得了一些微末的成就,即秦朝官僚体系的低级职位,泗水亭长。可当刘邦创立汉朝之后,他自己、包括跟随他的那一群人,大多数人都在都在史册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沛县的元老,萧何、曹参、夏侯婴、樊哙等等也是,萧何是沛县的刀笔吏,曹参是狱掾,夏侯婴是车夫、樊哙是杀狗的屠夫,他们的能力如果把微末时期的他们直接抬上高位,比如萧何区区一个小县的刀笔吏,能够管理好刚刚一同的大汉朝吗?我相信是不能的,他们的才能和其他县城的小吏比起来大概率并不算突出,只是有着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有着不断练习的机会。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也是同理,小小的一个县就能诞生一批承载时代的人物,很难说这一群人都是命中注定的天才,而是他们在能够不断的接受合理的锻炼,拥有他人没有的机会,才能够不断成长。

另外,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天才存在吗?

莫扎特在七岁那年就拥有了绝对音高,在当时,大多数已成年的音乐家,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也无法与莫扎特匹敌。他在这方面的奇才,甚至比起他在钢琴和小提琴上的才华,更能表现出他天生就有的那些神奇才能。

我们尝尝会认为像莫扎特这样的人是所谓的天才,但是之后的一个研究推翻了这一点。

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Ayako Sakakibara)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这些和弦全都是带三个音高的大和弦,比如带中央C、E和G音符的C大调和弦,后两者的音高,高于中央C。研究人员给孩子们上了四五节时间较短的训练课,每节课仅持续几分钟,一直训练到孩子们能够辨别榊原彩子选择的所有14首和弦为止。有些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练习,另一些则花了一年半时间。然后,一旦某个孩子学会了辨别那14首和弦,榊原彩子便会对他进行测试,以观察他能否正确说出单首和弦的音高。完成了训练之后,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并且可以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单曲的音高。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尽管在正常的条件下,每万人中只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但参加了榊原彩子研究的那些孩子,却个个都拥有。这显然意味着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完美音高的理解。

年轻人的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比成年人更强,因此,有些能力只能在6岁、12岁或18岁之前培养,或者在这些年龄之前更容易培养。

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我们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认为人们天生就具有一些固定潜力的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相反,潜力好比可延伸的血管,能够通过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我们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希望充分利用人们的适应能力这种才能来学习新的技能与能力的所有人来讲,刻意练习依然是黄金标准。


有目的的练习

1908年,约翰尼·海耶斯(Johnny Hayes)夺得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当时的报纸把这场比赛描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比赛”。海耶斯不仅夺冠了,还创造了马拉松世界纪录,成绩是2小时55分18秒。如今,距离海耶斯夺冠一个多世纪以后,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已经刷新为2小时2分57秒,比他创造的世界纪录快了近30%,而且,如果你是年龄为18~34岁的男性,想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比赛,那么,只有成绩不低于3小时5分,才可能获得参赛资格。简单地讲,海耶斯在1908年创造的世界纪录,如果换到今天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只够刚刚赢得参赛资格。要知道,这项比赛吸引了大约3万名长跑者参加。

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古典音乐家,他演绎的《肖邦24首练习曲》被认为是权威的演绎。而如今的音乐导师们往往把类似的表演作为反面教材加以批判,批评家们抱怨柯尔托采用的那种粗心大意的弹奏方法,而且,每一位职业钢琴家在弹奏同样这些练习曲时,有可能运用比柯尔托娴熟得多的技能。事实上,音乐批评家安东尼·托马西尼(Anthony Tommasini)在《纽约时报》上一度发表评论,认为自柯尔托的时代以来,人类的音乐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以至于柯尔托当时的水平,如果放在今天,可能连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都通不过。

这些例子都不是唯一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许多人拥有着超常的能力,那些能力胜过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们所拥有的能力,如果“穿越”到以前的时代去,都会被当时的人们认为不可能。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了,我们可以基于他们的成就进行努力和训练,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

天真随意的练习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你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水平,无论是开车、打网球还是烘焙饼干,你就已经不再进步了。人们通常错误地理解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自以为,继续开车、打网球或烘焙饼干,就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如果不停地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够更擅长,也许进步较为缓慢,但最终还是会更出色。人们认为,开了20多年车的老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行医20年的医生,一定会比只行医5年的医生更优秀;教了20年书的老师,一定会比只教了5年书的老师能力更强。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系统、专注、目标明确的练习方法,旨在提高技能水平和达到更高的表现水平。

  1. 设定明确的目标: 确定你想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而不仅仅是模糊的愿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的,并有明确的时间框架。
  2. 分解任务: 将整个技能或任务分解为更小、更可管理的部分。这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使学习过程更容易管理。
  3. 专注练习: 避免随意练习,而是有目的地专注于特定的技能或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直到你取得显著的进展。
  4. 反馈: 获取及时、具体的反馈是刻意练习的关键。这可以通过教练、同行或录像来实现。反馈应该帮助你识别问题、弱点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5. 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刻意练习通常要求你跳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限制。这意味着尝试新的技能,提高难度,以及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式来发展和改进。
  6. 有计划的练习: 制定一个详细的练习计划,包括每天或每周的练习时间。保持一致性和规律性,以确保长期的进步。
  7. 较好的导师: 找到一个优秀的导师能够替你解决练习中80%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小提琴、钢琴这种乐器届有很多年轻的天才,因为乐器届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有许多已经被大众接纳的培养和训练方式。
  8. 定期复习和调整: 定期回顾你的进展,调整练习计划,确保你仍然在朝着目标前进,并不断地适应新的挑战。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你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刻意练习,提高你的技能水平,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